当然,潮流就是一种轮回。以后也难保这类出场即龙傲天的又大受欢迎,只是当下的时段,太多人扎堆的搞登场即巅峰的设定,却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兜住人设,导致这类题材失去吸引力。
之前射雕三部曲刚火的时候,从小到大的这个桥段也在影视剧领域广泛运用很多次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故事讲得好。
三集连播的《庆余年》,将小范闲在儋州的故事讲得足够圆满,其中也逐渐的把该剧的一些调性立起来。
譬如对待范闲,如同见到陌生人一样的范老夫人,她对于范闲最起码在明面上没有任何的偏袒,范府里的管家时常刁难范闲。
他明面上的身份就是“私生子”,户部侍郎范建的私生子,而范建已经在京都有新夫人。
表面上看就是范闲不得宠,可仔细想想又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范闲,内心异常的坚韧,这既是有着前世成熟的思维,同时也是他看透一些规则背后隐藏的信息,他并不为这样的成长环境苦恼,相反的特别乐在其中。
等到武道和用毒的手段都已经小有所成,府邸里的恶奴,是他施展手段的试验品。
当然,如果只是用武力这些非常规手段还不够,这些手段只是用来出出气的,真正要摧毁一个人,得用他最在意的方式和东西,将他彻底的击垮。
这个过程中,京都的范建把自己的长女范若若送回儋州,表面上说是想为女儿,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远离京都复杂的环境。
实际上范建是为了培养家庭里和谐的氛围,将只有五岁的范若若送来,在府上她是最得宠的人,而她最初对范闲也没什么好的印象,毕竟私生子这种名号,放在封建社会怎么看都不是会受待见的人设。
但范闲用自己的学识和魅力,将范若若收为自己的头号粉丝,也正是因为这段一起在儋州生活的经历,导致范闲在进入京都之前,如果要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除了五竹叔,就是范若若。
这个时间点哪怕是师父费介,他都没有完全相信,毕竟他是被人从京都委派而来,得到后面他逐渐长大成人,才能理解自己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
范若若之后回到京都,也没有断了跟范闲的书信往来,也透过她了解了京都范家的大致情况,待范闲进京之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家庭。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范老夫人这么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对于这位孙子不冷不热的。
很简单,就是装出来的。
这一点上范老夫人和范闲都是知道的,等到范闲即将进京都时,他一口气将范府所有的钉子眼线连根拔起,这个时候范闲和范老夫人,浓浓的亲情才彻底展现出来。
为什么要如此小心谨慎,人前要装得不熟悉,这些都是埋好了伏笔。
范闲被鉴察院派来的人刺杀,由此引出一连串的阴谋。
这让最开始单纯看爽剧的观众,仿佛有了额外的惊喜,越琢磨这剧越值得反复观看。
……………………………………………………………………
叶桓丘这会儿,忙活的头等大事,是应允赵大爷的那个承诺。实际上回家前,他从【星芒】解开的权限里,将那部经典中的经典《落叶归根》翻出来。
这部片子作为文艺片都是相当能打的作品,但它能不能成功商业化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