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檄文里说督十三州军事,绝对不是一句虚言!
当即天下各州皆畏其威而纷纷响应,西起河、雒,乃至关中,皆胜兵举旗,各兴兵三四万,宣布讨贼。
北方鲜于辅、张燕等亦起兵于河北,宣布与袁绍相绝。一瞬之间幽、并、冀州境内皆有义军,就连青州境内都有豪强举兵。
孙策治下七州之地,更是第一时间熟读檄文内容,怒斥袁绍之罪,纷纷宣布必除此不仁不义之徒!
但有一点,各地官员都很清楚,绝对没人说袁绍不忠。
因为讨贼檄文里虽然历数了袁绍的各大罪状,然而很明显的是,从头到尾里面没说一句要向汉室尽忠,只是怒斥了袁绍为子不孝,为将不仁,矫托天命,震怒上帝。
所以才引得孙策兴兵讨伐,而且最后一句很有意味,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是谁家之天下?
是汉家?赵家?还是……宋家?
所有人看完檄文第一反应都是如此。
如果孙策席卷了赵家,天下皆为宋室臣属,那很显然这就是宋家之天下!
这也是孙策为什么没有怒斥袁绍不忠的最重要原因,他也是要称帝的。
而且很可能一两年内就要称帝,自然不能怒斥袁绍不忠,而要怒斥其矫托天命,震怒上帝,故而引得大军征讨。
而孙策扫平了袁绍,然后再称帝,没有任何强敌敢犯,那自然就是真真正正的天命所归。
不过檄文终归只是名义之争,就像各位臣子所言,天下有德者居之。
这个德也是武德的德!
能用武德以同天下之欲。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所以在发布檄文之后,孙策就立即兴兵北伐,在兖州一线,出兵三万猛攻济水沿线的军事重镇冤句城。
统军大将毫无疑问,还是孙策最亲信的将领吕蒙。
他兵进神速,很快就率部抵达了冤句城下。
可看到这座坚城,就算是以能征善战而著称的吕蒙、甘宁等人也眉头紧蹙。
这里的城池高达四丈有余,引济水而为护城河,因而池深且宽,河面宽达三十多丈!
三十多丈,也就是八十多步的距离,这个时候己方的弓箭向上甚至难以抛射到城墙上,而对方居高临下,却可以轻易射穿大部分士兵的甲胄。
就是要填平这个三十多丈宽,数丈深的护城河都不知道要耗时多久!
甘宁率骑兵在城前巡视一圈后,就返回了正在扎营的大军营地,找到吕蒙说道:“将军,敌军不仅城高池深,而且守军众多,城上旌旗密布,仅南城所见旗帜,就不下十七面,我军要强攻此地怕是殊为不易!”
吕蒙点了点头,看向地图,说道:“审配在赵营算是颇有谋略之人,其以司空之位,督精锐三军,在此经营近一载,而无人掣肘,必然卓有成效。”
这也是为什么袁绍急于称帝。
他在河北四州之地当一个将军,利益根本无法满足部下群臣的需求。
尤其是他将四州之地都分给了自己的子侄和亲戚,使得很多大臣封无可封,只能在内部内耗。
将军之位只有一个,给了沮授,那其他的谋士怎么可能看沮授顺眼?
派系之争因而就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