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的香燃尽了,只有幽香弥漫不去。
口中总是言“她”,难道不是为自己?李绩闷声一笑,慢慢挪开眼去,一副矫首昂视的姿态。
“等你有资格同我平起平坐时,再来讨价还价。”
“别说我不敢杀了你。”
“李缜,你知道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就是总要在不必要的时候,把底牌和目的皆亮于人眼前。”
李绩说完这句话,长久地看了他一眼,每一句话好像都戳中了李缜的心,让他僵持着惨白的脸,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之后,他越过李缜,将门打开,临要离开的时候,身后忽然传来李缜夹杂着怒气的声音,竟然没了一贯的冷静。
“四弟真的觉得无关紧要吗!”
一份盖上传国玉玺,货真价实的遗诏,对于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又会给他将来带来多少谩骂和唾弃,李绩不会不知道。
那人一脚踏出门槛去,日光将他的轮廓描绘出好看的光晕,挺拔又宽阔的脊背好像永远不会弯折,亦不会让步妥协。
“你尽可以来试试。”
李绩留下这句话,终于不再停留,他的背影很快就消失在小小的院落里,李缜靠在轮椅上,肩膀微微塌陷,他扶着额头想了很久,越想眉头皱得越紧,直到日落西山,灯火初上,他才长长地叹了口气。
连传国玉玺和遗诏都不能动摇分毫的那个人。
究竟是不在意呢,还是把那个人看得更重呢?
李缜不得而知。
景仁二十二年,在年末最后一场雪中走到了尽头,沈和光摩拳擦掌等了三个月,终于在大年初一改了年号。
泰成元年一月十五,容卿迎来了自己的生辰,同样也是她的及筓之日。
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生辰,知道的人大多数都死了,还活着的大多数都不在身旁,在身旁的,又都是生命里只与此刻的你有关的陌路人。
她只跟烟洛要了一壶清酒,坐在雪夜里望着头顶的明月喝了个酩酊大醉。
泰成元年,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沈和光给了前朝遗老三月的缓冲时间,三个月来,因李缜的归顺,
还横着脖子不肯称臣的那小部分人,贬得贬死得死,销声匿迹。
楚氏回了一趟楚家,固执强硬的老太傅也消减了气焰,算是默认沈和光的帝位了。
丰京浪潮退减,终于安稳下来,唯一让沈和光牵挂在心的便是剑南道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