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刘瑞林教授 > 柳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续说(第2页)

柳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续说(第2页)

两个同义词中,各用了相反的“母”和“子”,便是有意成趣的。“母”为假,真正理据是同音同调的“模”。本词典:“模(量):估计,估量。”

69。打斧头:替人办事暗中揩油。

“斧”由“伏”谐音,埋伏下物品或钱。这本是妓院隐语,指要小费。《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娼妓类。粵妓》:“砍斧头:妓女于正项之外,向客索要也。”这里的“斧”谐音“附”,指附加的。柳州此词中变成谐音“伏”。

77。大眼牯:1睁开眼时眼珠显得特别大的眼睛。2长着这种眼睛的男性。

第二义应是首义。“牯”指雄性动物,已详叙于上文“马卵牯”条,此又是指人之例。指说“眼珠特别大的眼睛”时,“牯”是“鼓”的谐音,眼珠鼓起而显得大。趣附于“大眼牯”,类似通假义,所以应列为第二义。

92。虾公:“虾”的俗称,与性别无关。

179。猫公:猫的统称,不单指雄性。

“公”既与性别无关,却偏要用它,便是隐实示虚。由“弓”谐音。虾、常作弓形,特别是进退的时候。猫也常弓腰,俗语“猫着腰”即指人弓着腰。于都、南宁、梅县、萍乡、金华等地都说“虾公”。《汉语大词典》:“虾弓子:方言。即虾。”引例,柳杞《好年胜景》:“乱子又提议说:‘阿哥,明天试一试吧,用“鱼藤粉”去试一试,来客人啦,要是捉不住鱼,弄点虾弓子也好。’”

古时“虾”也通假“蛤”而指蛤蟆,即青蛙。柳州话“虾”字音hm,对应普通话ha。今闽语、粵语或读“虾”为ha,即如“哈”字音。“虾腰”是弯腰意,名词动用。北方作家不明其中道理,只从读音写成“低头哈腰”之类,极难理解。《汉语大词典》:“哈腰:弯腰。”《现代汉语词典》:“哈腰:〈口〉1弯腰。2稍微弯腰表示礼貌。”都避言词义的由来。

以“公”代“弓”又如:

雷州,瓦筒公:筒瓦。娄底,钩公:钩。弯公:弯。鞋底公:鞋底。涟源,瓢公:笊篱。构公:木勺。镜子壶公:玻璃瓶。筒瓦是半圆形。后三物都有弧形。但这些物品没有性别,可对比出柳州话“虾公”、“猫公”有意用性别误解求趣。

101。化学:喻指质量差,不经用。

化学物品即用化学原料制成的,比用自然原料制造的要坚固耐用的多,如人造纤维、有机玻璃等,所以绝非比喻,当是由“化雪”谐音趣说。“雪堆中埋死人”即言不能经久。

105。摸门钉:对方家锁门,让找的人扑空。

不言“摸门锁”,“钉”便谐音“定”指门被锁而固定住,进不了门。

108。罗汉竹:一种观赏竹,杆不高,人工培育的特小品种可作盆载。

此竹的形状与作用,同佛教的罗汉风马牛不相及。“罗汉”是“落汉”的实际理据。落,指低,即不高。汉,指身材的高度。俗语“汉子”、“汉杖”、“汉汉”都言身长。旧时民间小调:“高粱杆杆高,奴家汉汉小,三跑里两跑,就绊倒了。”汉汉小,即身矮。大汉子即大个子。《扬州方言词典》:“罗汉狗子:比鱼秧稍大的小鱼的通称。”由“落汉苟”谐音。落汉,指体小;苟,指不好。济南、于都,都把一种小碗叫“罗汉碗”。广州话,“罗汉床”指三面有栏杆的床,此“罗汉”又是动宾结构:罗住身子,不易趺下。《汉语大词典》:“罗汉床:一种睡榻,只容一人,故又名‘独睡’,常作坐具。”这是另一种罗汉床,低矮,也是“落汉”的谐音,但指榻低。“独睡”是另从窄言。任何人、尼姑、道士、和尚,都可独睡,偏叫“罗汉床”即另从床低而言。太师椅又叫圈椅、罗圈椅,从背、左、右三面把身体围住,所以又叫“罗汉椅”,与广州话“罗汉床”同机抒。而儿童游戏、体操、杂技的“叠罗汉”,参加者没一个和尚。由“叠摞、汉”的理据求趣。下面人的肩上叠摞着人。

108。罗汉果: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干果,中医用为清热、止咳良药,柳州特产。

果的形状、药用也与“罗汉”无关。由“落汗”或“落嘆”谐音,正是清热的药效。落,指消失、程度变小。嘆,古词,义为火、热。济南把棕绳上再铺凉席的床叫“罗汉床”,自然又从“落汗”为说。江西萍乡把洗脸手巾叫“罗汉巾”。“罗”另是“接”的同音同调谐音,义为擦。则“汉”也是“汗”的谐音。还有其他众多大不相同的东西,共用了“罗汉”的称名,而真正的语意又各有异同。极典型地反映了隐实示虚、设难成趣的造词方法的艺术欣赏性,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智慧。详见《语言科学》2003年第4期拙文《含假“罗汉”“观音”的谐音趣难词》。

120。祸伯伯:爱闯祸的小孩。

“伯”由“百”谐音,指多次。

123。脚眼(珠):踝子骨。

词中“眼珠”指踝骨而别致。“眼”由“碾”谐音,二字音相近。碾珠,从转动比喻踝骨。

126。借寿:迷信习俗。在高寿死者丧葬期间,要一个碗或死者生前一件衣服,借以增长自己寿龄。

“借寿”词无特殊处,认为碗或衣有此作用,仍然是谐音寄意。“碗”谐音“万”,指万年。“衣”谐音“依”。高寿者衣,理解为依高寿,随他而高寿。有的地方此俗在做寿时进行,也用筷子。庆寿主人准备一些碗、多量筷子。碗向客人赠送,筷则让抢,叫抢筷。筷,古代叫“筋”,谐音永“住”人世。

136。白眼饭:白饭,没有菜也不加盐糖等,“白眼”来自“白眉烂眼”。

但“白眉”、“烂眼”与“白眼”字面有别,所指也不同,应不是语源。“眼”由“颜”同音异调趣说,指没有菜的绿色、辣椒的红色等,纯是白色的面饭。无菜,又是旧时人民穷,往往吃甜饭。

质量低、便宜的饭,却起了个有文心可欣赏的趣名,也是一种生活情趣的补偿。

旧时大众饭馆也经营这种无菜码的面饭,平实的名字叫“白皮面”,而北京把这种干面叫“光棍面”,光有棍形的面;把这种汤面另叫“寡妇面”,谐音“寡副”之谓也:没有副食品。可谓佳对而谑浪。苏州的名字叫“阳春面”,有文雅特点,实际内含却另是谐音“纯样面”,纯是面一样,没有其他。

285。冷火秋烟:冷清清。

“秋”字因不安词义,所以标同音代替号而不必,因是“囚”的有意谐音趣假,犹禁烟。

287。正斗:正牌;地道。

“斗”难表词义,是“正头”的近音谐隐。

171。抄九八:旧时经纪人买空卖空的经营活动。“九八”的意义有转移。

228。九八佬:商业场中的经纪人。

又,九八行:旧时的经纪行。成交以后,对买卖双方各以成交额的百分之二提作佣金。因货主只得到百分之九十八的货款,故名“九八行”。也叫“平码行”。

货主虽实得货款百分之九十八,但买主实付百分之一?二。《雷州方言词典》“九八行”,《厦门方言词典》“九八行”、“九八人”条,都只释为经纪义,不言佣金比例。柳州的比例是具体情况,应不是词义的理据。理据只在于以“九”谐音“纠”或“勾”,指在买卖双方间联系的纠合、勾通作用。古称“互市郎”,今有的地方叫“牙子”。牙,是“互”字俗体误认的结果,所谓“积非为是”。今书面语“经纪人”,都是从作用为说的。柳州梨暗码便以“勾”作“九”的暗语。理据只是“纠”或“勾”,因为用虚假的“九”的谐音,便再加一道机关“八”,便是虚义陪从,有如“偏义复词”的情况。参见笔者另文关于“拍水窦章”等条。

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老村所著长篇小说《骚土》第274页:“那天夜里,黑女大(按,黑女之父)手持搅料棍将那贼二臭八八**九九一顿数落。”八八八,是用棍打的响声作记音。本当言“巴巴巴”,特意要搭配虚义的“九九九”,而变换字的写法,成为“八八八”。又,第326页:“心里就想着妈死的时候,八八**九九地叮嘱他。”此例中“八(巴)”指说话的声音,也虚陪了“九”。“九八行”与此是同一语言现象,只是虚配的数和位置不同。如此,“九八”就不是所释的,由基数九十八词义转移为分数百分之九十八。

178。刁针:眼皮上生的小疖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