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她,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李逵低声说,像是在许愿,又像是在做承诺,“无论是平凡的、曲折的、还是盛大的。”
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把他清秀的轮廓染得柔和。他依旧年少,脸上还带着些许青涩未脱的稚气,可是那一双眼睛里,却已经写满了少年最真的心事。
院中静悄悄的,唯有风和桂香作伴。
这十三岁的春心萌动,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生死契阔,只有一个少年,在夜色中静静想念一位少女,那些未说出口的喜欢,在他心里安静又坚定地生长着。
李逵独自坐在窗边,手里抱着一只温热的茶盏,却许久都没饮上一口。窗外桂树的叶子还在沙沙作响,夜风轻拂过他的脸颊,带着午后慧瑶身上那淡淡的兰香,像是那一瞬未曾散去的幻觉。
他轻轻叹了口气,脑海中翻来覆去的,全是她的模样。
“慧瑶。”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只觉得嘴里像含着一颗糖,甜得发涩,涩得又想再尝一次。
他没想过自己会陷得这样深。
才不过几面之缘,可每次回忆起那双眼睛,那抹浅笑,那把古筝,还有那句“我名唤慧瑶”,就像无数细小的波澜在心湖荡漾,连带着每一个夜晚都被染上了颜色。
他把下巴搁在手臂上,看着窗外星星点点的灯光。
“她今晚会在做什么呢?”李逵心中冒出这个念头时,忍不住笑了出来,自己都觉得有些傻气。
“是不是也会想起我?”他又想。
思念一个人,大概就是这样吧。你知道她未必正在想你,可你还是忍不住在心里为她腾出一整块地方,让所有琐事都绕过,只留下关于她的温柔时光。
他一向是个心中有数的少年,处理军务干净利落,行军布阵算无遗策,从未被情绪左右。但这一回,他竟然在心里默默记起了慧瑶的一颦一笑,甚至连她说“我喜欢白色的猫”这句话都在脑子里转了又转,想着是不是哪天能送她一只小猫,或者亲自为她画一幅她和白猫的画卷。
“她会喜欢吗?”他低头看着茶盏,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初入尘世的小书生,而不是魂殿的大长老、十三岁的将军。
他转身走进自己的书房,拿出了一本素白封皮的册子,那是他平日里记录灵感与战阵心得的小本子。他犹豫了一下,在一页空白处写下几个字:
慧瑶。青裙如画,琴声似梦。是我十三岁夏末初秋间,最轻最柔的牵挂。
写完这一句,他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小小的一行字,却像是把他这些天满心的柔情都倾倒其上。他不自觉笑了笑,脸上浮出些许红意,像初春的桃花,悄然绽放,不知不觉。
他关上册子,抱在怀里,转头望向窗外的月亮。
月色清清淡淡,不是很亮,却恰好温柔得像极了慧瑶那一眼望来的目光。
“要不要……找个机会再见她一面?”
这个念头冒出来时,他整个人都坐直了。他像是被什么点燃了一般,眼中有了光,心里也浮起细微的雀跃。他迅速翻找起自己这些天的行程安排,看看是否有机会路过城主府,或是有没有公事可以作为借口,再去拜访一回。
少年人思念时,总带着些许小心思,既羞怯又大胆,既怕被看穿,又盼被看见。
他想起慧瑶弹琴时的神情,那种沉浸与自在,是他在战场之外从未见过的专注。而他就是在那一刻心动的。不是因为她有多惊艳于世,而是她那么安静地活在自己节奏里的模样,让他觉得,啊,这样的女孩,想靠近。
那一夜,他就这么想着她,连月亮都看得比往常亮了几分,连桂树的叶影都带着丝丝柔情。
第二日清晨,李逵起得比平常早。他照了照铜镜,甚至多整理了一下衣领,又细心地把碎发拨好。旁人看不出他和平日有何不同,但他心里却是清楚极了,他在意。
不是在意面子,而是在意,如果等会儿真的再见到她,自己是否足够从容,是否让她觉得——这个少年,值得她回望一眼。
他下楼吃早饭时,宁皓月瞧着他神采飞扬,竟难得没催他喝完那一大碗汤药,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他:“逵儿,今儿心情不错啊?”
李逵抿着嘴,忍不住笑出了声,眉眼之间透着不自觉的明亮。他没说什么,只嗯了一声,耳根却红了半分。
宁皓月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明了,轻轻拍了拍李二的手,低声笑道:“看着吧,咱儿子……是动心了。”
李二端着碗笑了一下:“我看是撞心坎儿上了。”
而李逵,低头喝着粥,只觉得粥比平时香了许多,连风声都带着几分温暖的味道。
这便是思念。
淡淡的、柔柔的,却绵绵不绝。
是从某人眼神里汲取来的光,是从一首曲中采撷的梦,是少年的心头第一次认真地写下一封不寄出去的情书,只为自己,也只为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