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熊大人临走之时,将这辽东的兵力部署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冯伯灵的名下,特意注明的是招募的辽人新兵。袁应泰袁大人对这辽人似乎也带有某些偏见,虽然这在会议上并未显露,可将青州兵与冯伯灵的辽人新兵分开部署,真说不清是重视还是忽视。但不论是谁做经略,这宽甸一路,都是防守态势,重点依旧摆在辽阳、沈阳一带。
按努尔哈赤一贯的袭扰路线,这瑷阳一带可比宽甸还要前出,处于建奴的兵锋之下。既然袁大人欲采用攻势,这战力稍强的青州兵便自然会摆在前面。但好歹袁大人没有对镇江游击新募的一万新兵产生疑问,按这样的部署,至少冯伯灵不再为粮饷以及甲杖器械发愁了。
这真是世事变幻,不可琢磨。会议尚未结束,冯伯灵已经在琢磨是不是将征集粮草的人员改为招募新兵上去,怎么说也得凑够一万之数吧。至于水兵,冯伯灵更是驾轻就熟,不论是山东调集的,还是天津过来的,他都有办法将其化为私有。当初镇江水师的人马,不就是没用多久便都换上了冯伯灵自己的人。这掌控一支人马,还得有自己的亲信控制的好。
大明朝武官与文官,对于军队可是两样看法。文官们在于如何不使武官用兵自重,这兵与将可是完全分开的,这使得不管哪一个武官调任,都得面对一群新兵,而兵们也习惯于此。至于武官,管带一直队伍可不像文官想得那般轻松,这无奈之下,家丁便逐渐成为武官们必备的下属,这样无论到哪里,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人安插在队伍中,使上传下达变得畅通。
冯伯灵正尤自琢磨,这会议便结束了,冯伯灵便按顺序退了出去。
此次会议,冯伯灵自然不能参加随后的一番密议,他只是来听令而已。冯伯灵在外徘徊了许久,一直到袁大人与几个高级武官们商议完毕,众人纷纷离去,这才绕到偏门,给了把门的几两银子,联络起袁大人的亲随来。
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虽然也有些清名,但毕竟是个官儿,这大明官场上的常例银子,那是没有不收的。当然,这属于心照不宣,那些文官们不论如何相互攻伐,都不会拿这个当事儿来说,这与出门乘轿、骑马一样,是个习惯。
苏翎为冯伯灵准备的,是几支上好的山参,与十粒一般大小闪着光泽的东珠,这份礼,就算不知在京城是什么价钱,可也足够见一见袁大人了。不过,冯伯灵心里没底,这次紧急商议出来的办法,可都是由冯伯灵站在前面,这送礼见人冯伯灵不是没有过,但那都是屈指可数的数目,况且这么个级别的官儿,冯伯灵可从未见过。但苏翎与赵毅成却说把握很大,劝其不要心虚,只管去做。
果然,就在冯伯灵心中忐忑不安地等待良久之后,有人出来传话,袁大人将在后院接见镇江游击将军冯伯灵。
袁应泰袁大人的气派果然不同,冯伯灵一路跟着来人来到后院,这人未至,却先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冯伯灵一凛,不免想到一些香艳之色。但冯伯灵随即正色,辽东战事紧急,袁大人再如何年轻力壮,也不会带着什么人到军营的。难道是有人也是想刻意讨好而送来的?
进到屋内,冯伯灵只扫了一眼,见一边的桌上摆着付精美的茶具,袁大人正坐在一旁,一只手好整以暇地轻抚着茶杯,一双眼向冯伯灵瞟了过来。冯伯灵连忙埋首,不敢抬头,视线中只有袁应泰袁大人的衣衫下摆,看来袁大人已除了官服,换了便装。这么说,袁大人对那份礼还是较为满意的,这般装束见人,岂不是当作了自己人?
冯伯灵稍稍一顿,随即便行了大礼。这游击将军一职与辽东经略比起来,这可不是一两级的差别,这礼也算合适。袁大人慢了半拍,才说了声:&ldo;不必多礼。&rdo;不过,冯伯灵已经伏下身去。
待冯伯灵起身,袁大人才淡淡地问道:&ldo;你来找我,是有何要事禀报?&rdo;
袁大人的声音轻柔,但很清晰,带着几分世家出身才有的味道。
&ldo;禀告袁大人,小的是为镇江一带的兵马钱粮一事而来。&rdo;冯伯灵欠身说道。
&ldo;哦?&rdo;袁大人声音依旧不变,&ldo;你且说来听听。&rdo;
&ldo;是。&rdo;冯伯灵小声清了清嗓子,说道:&ldo;小的现管带镇江堡振武营的一万新兵,还有镇江水师原班人马以及新募集的二千五百人。&rdo;
&ldo;新兵?也是在辽东募集的?&rdo;袁大人问道。
&ldo;是。&rdo;
&ldo;确有一万之数?&rdo;
冯伯灵心中一惊,不敢怠慢,连忙说道:&ldo;确有一万,只是铠甲、器械只有五千之数,粮饷不足,是故前来禀告大人,请与拨付。&rdo;
&ldo;据说&rdo;袁大人缓了缓,让冯伯灵又是一身冷汗,却听见袁大人似乎轻轻哼了一声,说,&ldo;那刘国缙募集的新兵逃了大半,让朝廷空费粮饷,唯有你处的新兵,不少反多。看来,你也算有点本事。&rdo;
&ldo;不敢,小的只是尽力带兵而已。&rdo;冯伯灵说道。
&ldo;嗯,若是辽东的武官都能做到本部兵马不逃,这辽事未必会是今天这个地步。&rdo;
冯伯灵仍然将头低着,没有搭话。
&ldo;你是刚升任的镇江游击?&rdo;
&ldo;是。&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