闿从中百般疏解,力劝蒋氏不必走向极端。因此,这一次争执乃告解决。谭延闿终于在三月
69/185
-----------------------pa221-----------------------
《我的回忆》第二册
七日偕陈果夫等到达武汉,蒋与张静江则留驻南昌,未出席这次大会。
从莫斯科回来的谭平山于二月底到达武汉1,他积极支持鲍罗庭的反蒋政策,并成为中
共参加国民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对中共与国民党左派的合作,抱乐观态度。他曾描述斯
大林对于中共中央那种脱离国民党自谋独立发展的倾向,是不赞成的;而对于他与国民党左
派的友好合作关系,则极为重视。他拥护共产国际关于中共党员参加国民政府工作的主张。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他与鲍罗庭是志同道合的。
三月十日到十七日举行的国民党三中全会2,很明显是左派胜利了。会议中曾首先根据
徐谦的报告,批准联席会议的工作;追认该会议一切决议的效力。这无异是对蒋氏否认联席
会议的一个直接答复。会议又通过了《统一党的领导案》和《中执委会下的军事组织大纲》
等重要决议。根据这些决议,选举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顾孟余、孙科、谭平山(中共
党员)、陈公博、徐谦、昊玉章(中共党员)等,九人组织中央常务委员会;汪情卫、顾孟余、
邓演达、陈公博、陈其瑗3、何香凝、彭泽民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之宣传、农民、工人、商
民、妇女、海外各部部长;这样一来,蒋介石、张静江、陈果夫等人在国民党中央的原任职
务就被取消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增加了宋子文、陈友仁、邓演达、林祖涵(中共
党员)、王法勤、宋庆龄等六个左派人物;并选汪精卫、谭延闿、孙科、顾孟余、徐谦、宋子
文、谭平山七人为政治会议的主席团。军事委员会委员定为十五人,蒋介石等当选为委员,
蒋介石与邓演达等为该会主席团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定为二十八人,汪精卫等当选为委员;
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宋子文、徐谦五人当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这些决议显然是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五日国民党二中全会决议的翻案文章。主要是打破了
蒋氏所培植起来的个人军事独裁的局面。除上面所说到的这些人事更易之外,还制定了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