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宛有多不舍,多不放心,也要为锦年准备远征的行囊,伤药补品自是不能少,又带上了那一件从未穿过的蛇鳞护甲。
唐宛这几日是彻夜不休的研究适合这个时代的新型武器,火炮是天朝抗击外敌的王牌武器,令多少敌寇闻风丧胆。
可是火炮的射程毕竟有限,发射炮弹的间隔时间也过长,发不了几个炮弹就烫的不敢往里塞炮弹了。
最主要的是那东西造价高,数量少,很多时候就是摆着样子吓唬人,很少能用到。
唐宛便设计了一款巨型弓弩,弩身长三米,有底座设计,可以架在战车上,由机械弹簧射出,可以五箭连发,按照力学的计算,射程至少五百米以上。
箭身上设计炸雷,不但可以销毁敌人的战车,还可波及周遭的敌兵。
唐宛还设计了古代版的手榴弹,要比当初在杀狼村时自制的桐油弹杀伤力强过百倍,这个适合两军士兵上阵搏杀而用。
这场仗不定打到什么时候,与瓦剌之争已经数月,拖拖拉拉的还未见分晓,这突厥之战恐会更长,现在是春暖花开,可这仗打起来就不一定什么时候了,估计春节都要在战火中度过了。
唐宛又设计了一款防滑鞋底,突厥人粗鄙野蛮,又久居关外风雪肆虐之地,习惯了雪地里行走跑跳如履平地,可中原人就不适应。
一旦战事迟迟未决,到了冬季,可就是突厥人表现特长的时候了。
况且陛下有交代,这次务必要将突厥赶回雪山,他们没点硬件装备怎么能行。
唐宛还研制了防滑车轮,以便于在雪地里行走不打滑。
与一众工匠琢磨了几日几夜,终于是画好了武器的机械图,还有新型战车的图纸,陕西的先锋部队也已抵达,到了锦年他们该出行的时候了。
宣武帝亲自出城相送,歃血饮酒,为将士们壮行,锦年身穿新赶制的银色盔甲,手持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骑在一匹通体黝黑的骏马上,一点没有文官的怯懦,还真像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将!
阿新的这个副帅还在赶来的路上,王老将军便与锦年先行一步,气势恢宏的赶往边关支援。
送走了锦年也没闲着,唐宛传令她的所有羽绒作坊赶制一批冬衣和防滑鞋底的冬鞋,不过这批军装的填充物是羽绒加棉,十几万大军,实在是没那么多羽绒,主要多加些棉,也能更厚实保暖。
还要做出一批霹雳手套,以便于冬季作战时防护又御寒。
这一套下来,十几万两银子的成本打了水漂,唐宛是一声未吭,她是爱财,可也分什么时候,那么多年轻的士兵为了保家卫国奔赴战场,命都未见准保住,她破点财怎么了!
唐家,也参与到唐宛为前方战士的资助中,几个献和唐老爹凑了五万两银子,交到了闺女手中。
阿玉、娇娇、洛佳和大梅也多少出了些银子,凑了一万两,好歹是替唐宛的担了些损失。
再有几家关系不错的同僚姻亲,也要出资为前线助阵,都叫唐宛拒绝了,她又不是慈善机构集资捐助,本就是想着自己为战士们尽些心,也让锦年在军中涨些威望,拿别人的银子买好算怎么回事。
薛氏他们毕竟是自家人,为姑爷出些力也是应该的,谁也说不出什么,若是收了旁人的资助可就是另一番说辞了,破财就破财吧,权当为夫君买个平安!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