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若芸这次便留在家里,等着过了中秋便要及笄了,也该好生的收收心了。
唐宛答应她及笄礼之前就来看她,这才依依不舍的放了唐宛离去。
唐宛是急着回去赶制了贵妇膏,好请王舅舅下一次去京城时顺稍带着。
家里面又有了些变化,原来养獾子的小木屋已经拆除了,獾子也挪到了养殖场饲养。
靠着门口的那面墙,又盖起了一排房子,只等晾上一段时日,首忠他们便都搬过去住。
如今家里人口多,每天的伙食也多,薛氏主屋的厨房已经是扑棱不开了,便将厨房挪到了新建的房子里。
如今家里人口多,堂屋里那一大桌子已经坐不开了,便在新建的厨房旁边单独辟出一间屋子作为饭厅,中间用个屏风隔开,如今也要男女分席了。
唐宛回来这日正是起灶的第一日,三间房子作为灶间,就是献松娶亲都尽够用了。
薛氏日日吃上一粒固元丹,身体已经大好,现下精神不错,开始张罗起儿子大婚的事。
不单新房的墙壁都糊了纸,所有屋子都糊了纸,幡然一新。
干干净净亮亮堂堂的,谁来了都得夸上几句。
薛氏现在也不心疼银子,丈夫手里的活计不断,又有闺女出谋划策,弄了个什么建筑装饰设计为一体的施工队,闺女教给丈夫画什么图,丈夫便拿着去盖房子,倒是得了许多东家的喜欢,名声越来越噪了起来。
当然了,这施工队的人马也壮大了起来,唐宛还给父亲的施工队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鸿業建筑”,唐志鸿又收了几名不错的小徒弟,悉心培养着。
现在吉安与兴来的手艺也渐长了些,又肯向唐宛学习,倒也会设计画出些个房屋草图来。
唐志鸿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设计大师,都有县里的富户,找他盖房子的。
薛氏想着家里现在小孩子多了,香芹又叫闺女弄工地上去当账房先生去了,虽有大梅、四杏儿两个帮着照看着,可总也不是个办法。
况且这一应的洗衣、做饭、打扫门庭的,那两个丫头也属实是做不过来。
薛氏便与闺女商量着,托王守诚在保定留意着买几个小丫头,她们也好轻省轻省。
唐宛自然是举双手赞成,不是她被这奴役社会同化了,实在是她太忙了,没时间料理那些家务事。
就是在现代,除了贴身的衣服,差不多的衣服鞋子都送到干洗店洗了,就是去浴池洗澡也是又是搓澡又是奶浴的享受着。
左右都是花钱享受,就是换了个身份换了个名词罢了。
金秀那边也是紧锣密鼓的准备着,陶氏现在手里也有了些存银的,给闺女买了十亩地作为陪嫁,又买了个小丫头作为金秀的陪房丫头。
人家唐家又买了那么多使唤丫头伺候着,她家金秀嫁过去自然不能事事都自己料理,那多让人轻视了去啊!
其实薛氏也没买几个人,总也得顾忌着农家人的身份不是?
若不是长子秀才的功名,她是一个丫头都不敢买的。
新添的小丫头共有三人,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厨娘一人,有三十岁的年纪了。
唐宛依着清巧她们俩的名字,也给这三个排了清字的名字,按照年龄,依次是清雅、清慧、清敏。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