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脸上那透着欢喜劲的笑容就此淡了下来,那脸上又呈现出了那种麻木的神色出来了,她摸了摸头上的金钗,未发一语低下了头。
这时汪家的女人也瞄到了她的表现,都不约而同,微微地抬起了下巴。
张小碗此时微微抬头,看着她们那高傲的下巴,在心里深深地叹了口气。
她们啊,算是自主动送上门让人看不起的,连怪人都怪人不得。
汪家的人离开安平县后,这婚算是正式订了。
年后,刘二郎打算要带刘言德上京,刘姜氏一看刘二郎不带她去,竟抱着儿子抵住自己的脖子,终要胁住了刘二郎,带了一起上路。
刘二郎要走那天,刘姜氏来了张家的住处,脸上
没了前日胁迫刘二郎的凄厉,穿着新裳的她得意洋洋地跟张家一家显摆了刘二郎在京城置办的住宅,家里甚至有一个婆子一个丫环等等了不得的事。
刘姜氏显摆完,挖苦过刘三娘面容苍老之后,又含尖带刺地说了站在一边的张小碗,说她姿色平庸,比不得她侄女半分,是她舅舅看她一家可怜,才把这婚事许了她,要不然,就算张家祖上烧了八辈子高烧,这好事也临不到她头上。
把张家个个人都说了一通,连最小的小妹也被她掩着嘴笑着说像个矮冬瓜,她这才心满意足地出了张家的门。
刘三娘气得脸都是白的,但却任她说三道四直到离去。
因为,她家如今的一切,确实全都是刘二郎给的,她辩不得一句。
张小宝本是要拿了箭过来吓唬这刘姜氏,但中途被张小碗以严厉的眼神阻止了。
待到她走后,张小弟板着脸问张小碗,&ldo;大姐你也怕她?&rdo;
张小碗笑了笑,&ldo;不是,只是用不着咱们报复,你且等着,且日后看她。&rdo;
她注意过刘二郎身上戴的那个荷包,刘二郎的二字下,绣了一株小小的菟丝糙,那糙要是只单纯绣在下面也就罢了,顶多只是装饰,可刘二郎的那株小小的糙,小尽管小得很,颜色还跟荷包的底色一样,不注意还看不出来,却把那二字围住了。
这么灵巧的心思,怕是女人的手笔吧。
刘姜氏在村里或许可以跋扈一方,但在万事讲究规矩的城里,按她这嚣张蛮横又不绕人的为人处事,她岂能不把额头撞得鲜血淋漓?
待到这年春节过后,刘二郎这次留了五十两银子终于走了,严令刘三娘不许张小碗再抛头露脸,在家静待成婚。
他这一走,张家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但刘三娘对他这哥哥难免还有一丝怨对,因为刘二郎把汪家给的定婚礼收在了手中,没有给他们。
这次汪家给了首饰之外,许是觉得张家贫困,竟还给了一百两银钱。
刘三娘认为这是汪家给他们置办嫁妆的,觉得刘二郎应该把这钱给他们,待收到刘二郎给的五十两后,等人一走,她就不甘地咬了嘴唇,看着那五十两银钱默默掉眼泪。
这刚吃了几顿饱,人就不甘心起来了。
张小碗冷眼看着刘三娘的表现,心凉如水。
刘三娘有了银钱,日子还是过得节制,家中顿顿稀饭,张小碗被管住不能出门,得不了钱银,只能教导小宝带着小弟出去打猎,卖钱归家,想攒下一些银钱带他们谋划未来。
可惜年景不好,小宝小弟往往都是空手而回,每次得不了什物回来都羞愧地站在张小碗的门外罚站,连饭都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