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泣如诉的声音,令观者沉寂……
将士们听不懂曲调的意思,却能感觉到一个故事。
一曲毕,掌声如雷。
将士太多,在一个又一个的区域内。哪怕李瑄跑十次,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听到。
黄昏的时候,李瑄与高秀岩、安思顺、李光弼、程圭,还有数十名僚属,上百名诸军主将、副将,坐在湟水旁饮酒。
由于要领取赏赐,让这么多将领聚在一起。
士兵们只知李瑄封王,而将领们则知晓李瑄可能离开湟水。
甚至此次献俘虏,不一定会回来。
“明天开始,大家会陆续离开。哪怕我下次回来,也不可能如今日一样,聚集在一起,所以我今日敬大家一杯。”
李瑄起身端起酒杯,向众将领说道。
将领们纷纷起身,随着李瑄喝完杯中酒,将手中酒水饮尽。
“李帅,我还想跟随您一起征战,那吐蕃还未灭,北方的回纥也不是很服气的样子……”
“不论李帅去哪,我们都坚定不移地支持您。”
“跟随李帅这几年,我才知什么是大丈夫……”
“李帅,请您带着我们再战一次……”
“李帅……”
杯中酒尽后,将领们嘈杂着说道。
阿史那扶汶、高锴、张兴、南霁云、王思礼、车神塞、荔非元礼等老部下已经泣不成声。
他们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说话。
因为李瑄要去拼搏宰相之位。
忠心的部下,怎么可能阻拦呢?
文人寒窗苦读,追逐宰相。
而开元年间,十余位军功入相的先例,边帅无不渴求宰相之位。
像张说、王晙、萧嵩一样,至首席宰相。
“我制定的军法,下一任节度使完全可以废除。我对军中的约束,我走以后也可以禁止。”
“但如果我真能在长安为官,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我都不会姑息他所犯下的错误。”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希望你们能明白!”
李瑄说完,再举起杯子,将酒一饮而尽。
今日美酒佳肴伺候,来日你们犯了事,还是不能饶恕你们。
这是字面意思。
更深层次的意思,或许几年后,他们才会明白。
四镇将领,心中皆肃。他们立誓将军规记在心中。
不论是谁,都不能改变他们的念想。
犯下错误的将领,已经被李瑄处理。
如果李瑄真拜相,依然可以令监察御史监察诸军,执行法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