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似乎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宰相能站稳脚跟,是不是需要一点军功呢?
凭大唐的强大,从南诏身上刷点军功,唾手可得!
杨国忠虽然从过军,但他并不会打仗,全凭臆想。
不久后,南诏王得知张虔陀被调离以后,松一口气。
大唐朝廷有李相这样人主政,还是能分清事理的。
阁罗凤有雄才,他派人向大唐上贡以后,开始进攻东爨、西爨,准备让南诏变得更强大。
……
六月初,霜儿终于临盆,李瑄得到消息后,休假等候。
随着一阵啼哭,李瑄的长女诞生。
母女平安,让李瑄心里的石头落地。
对待霜儿,李瑄一般好,悉心呵护,没有被外界因素所影响。
这段时间,李隆基不止一次向李瑄暗示,只要能把杨铦放了,他就拜李瑄为右相。
但李瑄置若罔闻,有时候用罪责过大不能容而搪塞。
这让李隆基有些恼火,也是右相之位一直悬而未决的原因。
文武百官也猜测到,可能是杨锐案让圣人不顺心,李相迟迟未成为右相。
李隆基认可那些惩奸除恶的大臣,但轮到自己人的时候,却又不行。
亲近李瑄的大臣,都知道李瑄在坚守底线。
哪怕面对唾手可得的右相之位。
没有人不钦佩李瑄的行径。
但李岘、裴遵庆等,也因此而忧虑。
因为地方上因一条鞭法和考成法,有些不利的消息传至长安。
杨锐案,又雪上加霜。
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正在拟订,还未实施。
可见此两法,在盘根错节的地方上,不容易推行。
李岘、裴遵庆、路嗣恭等多次私下来天水王府拜见李瑄,劝说李瑄暂停一条鞭法和考成法。
但李瑄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只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不是说说的!
许多大臣都认为李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干成大事。完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
睿智的大臣,明白李亨一定不会用李瑄。
这样一想,他们也能体会李瑄的难处和执着了。
十年,一百年,除了李瑄,谁又能颁布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呢?
在这种矛盾的摩擦下,过天长节,过中秋节……
这些宴会上,大家兴趣没有以往高,仿佛山雨欲来一样。
中秋宴会,吴道子喝醉求诗,还扬言为李瑄作画,打破“非有诏不得画”。
李瑄就挥笔写下一首。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很明显,这首诗暗指吴道子因年轻冲动,为名利与富贵,成为宫廷画师。
就像嫦娥偷吃西王母的不死药一样,以为长生美好。
谁知身体轻飘,飞升到月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