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唐天将军百度百科 > 第四百二十章 登基大典变革的时代李隆基与李适之(第6页)

第四百二十章 登基大典变革的时代李隆基与李适之(第6页)

和普通的登基大典诏书不同。

诏书从李瑄的血脉开始,以李瑄的视角自述,从太宗皇帝嫡长子李承乾的曾孙,到李隆基的义子。

表达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然后又自从军开始立下的赫赫武功,如何使百夷心服口服,然后才回到继承皇帝后的感言。

“……荷乾坤之眷顾,蒙宗社之灵长。朕之先皇,圣德御宇,布仁风而化育万民,施善政而润泽四方。然天数有定,神器虚悬,肆予一人,恭承天序。

当此之际,朕感双肩之重,思守成之艰。必谨遵祖训,率由旧章,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进贤能而退不肖,崇节俭而戒奢靡。务使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致吾大唐之隆盛,保斯民于安康……

新皇登基,改元乾元,天地刚建,万象更新。免天下郡县一年租、庸,以宽百姓之衣食,以苏民困;大赦天下,凡奸淫、杀人残人、劫掠者不赦,刑狱之中,察冤情而伸正义,慎刑罚而恤苍生。百官臣僚,当精忠报国,奉公守法,共辅朕躬,同臻郅治……

嗟呼!践祚伊始,矢志弥坚。愿上苍垂佑,祖宗庇荫,克绍鸿图,永延帝祚。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秘书监用一刻钟时间,宣读登基诏书。

“万岁!万岁!万岁!”

完毕后,文武百官大呼恭贺新皇。

这是开天辟地的壮举。

李瑄使文武大臣充满憧憬与政治抱负。

这种催人上进的政治抱负,将化为国家前进的动力。

在场之中,除了少部分人,也只有李隆基的儿孙难为情。

李亨不服。

李俶不服。

他们认为是先皇压制自己的儿子,使他们这一脉没有在朝野获得威望。

使得李瑄有谋朝篡位的机会。

殊不知大势拍浪而来,根本无法阻挡李瑄登基。

李瑄在万岁的喝声中,持传国玉玺,在登基大典诏书上,盖上印章。

然后,李瑄踏上黄土,迈入祭坛,在鼓乐齐鸣中,进行祭天仪式。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李瑄这段时间一直喊天命,但他深知努力还要靠自己。

祭天是以独享祭祀天帝权力体现他的合法地位,也为向百姓展现“君权神授“的观念,维护皇权。

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大事。而祭祀的祭坛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建筑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

但李瑄不想劳民伤财,只是把上次的祭坛架子,临时搭建一番。

“百官入太极殿!”

李瑄完成祭天仪式,亲自宣读祭天典文后,向太极殿而去。

五品以上职事官、散官、勋爵,有资格进入太极殿再拜,听新皇教诲。

大殿内,黼扆、蹑席、熏炉、香案等已经设好。

只是在帝座两旁,分别有一个临时座位。

李隆基和李适之大眼瞪小眼,坐在两旁。

李瑄在宫女拥护下进来时,李适之立马正神。

很明显,两人先前有一场针尖对麦芒的斗争。

李隆基被马嵬驿政变后第一次见李适之,他把李适之好一顿数落。

亏他这么信任李适之,为李承乾、李象迁移坟墓,陪葬昭陵。

竟养一个逆子,来篡夺他的皇位。

他把李适之数落地体无完肤,骂他居心叵测。

本来李适之不想和李隆基计较,但见李隆基没完没了,回怼几句,言其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宠信安禄山,使国家遭逢大难。他儿只是顺天应时,拯救黎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