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搬了一些烟花来,亲手放的,想给皇帝看,今天这样的日子啊,就该全家一起看烟花吃元宵才对。
皇帝的眼皮子越来越沉,越来越沉,脑袋往一边偏去,贺影心仰着头,眼泪却还是顺着眼角滚落,老头靠在他的肩头,沉沉睡去了。
“您辛苦了,奶奶来接你了吗?”他轻声说,“到了那边,有您挂念的长生,有您的妻子,您走好啊……”
皇帝唇边微微勾出一抹笑,他费力想要睁开眼睛,却只能睁开一条缝,烟花真好看啊,他好像真的看见了,他的沅沅来接他了。
夏有凉风秋有月,春有山花冬有雪,时光轮转不停歇,时至今日,我仍在想念你。
他仰着头看着,分不清是虚幻还是现实。
她不说话,只是朝他递过来一只手。
他将手放上去,就握住了一生。
暖房外,赵如意靠在窗边,仰着头看着天上绽放的烟火。
万福点燃了烟火,然后飞快地往回跑,跑的快了还摔了一跤,他不起来了,趴在了地上,呜咽声响起来。
是风吹过屋檐的声音。
圣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五,亥时,帝崩。
官道上,一辆牛车慢悠悠地往前走。
春寒料峭的,但地面已然有了绿意。
半个月前,帝崩,皇太孙持遗诏登基,镇国长公主辅佐幼帝,与幼帝一同上朝听政。因为皇帝之前的一系列操作,朝堂上世家的力量削弱的不像样子了,这份遗诏并未引起底下人的排斥。
在长安城老百姓还有些紧张的时候,皇权更替就完成了。
贺境心在长安城多留了半个月,看着一切都在正轨上,便牵上了牛车,带着宋钺走了。
她是巡按御史,并不能偏安一隅待在长安,她要去大晋各处巡视,此行她仍然和宋钺一起往南走。
追影被皇帝派给了贺境心,以后他就负责跟着贺境心,保护贺境心的安全。
然后追影就接到了他的第一样差事——赶牛车。
宋钺和贺境心脑袋凑着脑袋,研究接下来要怎么走,走水路还是6路,说着说着,路过了长安城外的茶摊,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忍住笑了出来。
当年他们出长安的时候,在这里打的你死我活,最后是贺境心赢了。
小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归来的鸟儿,鸟儿张开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遥远的官道上,少年方燕回骑着马儿朝着长安方向奔赴而来。
仰天山柿子沟,春在柿子枝丫上涂上绿意,小石头长高了许多,和一群差不多大的少年一起出拳,陈虎背着手一个一个纠正动作。
南方的一条小道上,招儿赶着驴车,驴车上捆着一副棺材,她终于攒够了路费,能接弟弟回家了。
山中,土匪老大哥背上了行囊,领着兄弟们下山去,据说朝廷颁布了新法,登记户籍有田分呢,他们也想要。
温家族地里,温十三摘了一些嫩豆子,打算做个盐水豆,她站起身,看了眼天空,天空一碧如洗,她脸上露出了一抹温柔的笑意。
而大牛拖着二层小板车,一路向南,从寒冷走向暖春,绿意越来越多,途径了江南水乡,继续往南,最终抵达了端州。
福伯早早就盼着宋钺他们回来了,翻了年后,他就天天等在城门口,当他看到熟悉的大牛,熟悉的板车,顿时笑的一脸褶子,“少爷,少夫人,你们终于回来了!”
宋钺跳下牛车,朝福伯走去,“是啊福伯,我们回来了。”
牛车慢悠悠进了端州县衙的后院,后院的门关上,也关上了院子里的说话声。
一个月后,流放而来的犯人到了,负责押送的差爷做了交接后就走了,端州的差役接手后,将那些犯人一船送去了金门岛。
金门岛上,青葵抱着一个婴儿守在渡口,村中人都劝她改嫁算了,她家汉子怕是不会回来了,但青葵不信,因为少爷离开的时候说过,他一定会回来的,他说了,她就信。
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船再次靠岸,她抱着婴儿再次来到渡口,船上下来了很多人,赵承溶和赵承礼就在其中。
赵承溶看到了青葵,他大步朝她走去,抬起手臂拥住了自己的妻儿,本以为是一条不归路,结果有了转机,第一次到这里来,是怀着绝望悲愤,这一次到这里来,却是回家。
船上最后下来的,却是曾经的长公主,她带着女儿,身边跟着蔓娘和她的儿子。长公主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跑远一些,这一次,绝对安全了。
三个月后,新帝开恩科取士,骆修远和方燕回紧张的站在人群里等着放榜,榜单贴出来后,两个人挤在前面一个一个看过去,然后激动的现自己榜上有名。
骆修远谋了个外放的差事,任了一地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