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麦嘉济公传奇 > 第459章 贾谊遭迁 袁盎强谏(第2页)

第459章 贾谊遭迁 袁盎强谏(第2页)

“你们见过说客辩士吗?思虑事情、策定计划,必须靠这种人。但是他们不能都用一句话就让君王的心意高兴,所以说话一定要托称先王,言语一定要谈到上古,思虑事情,策定计划,夸饰先王的成功,以及谈论他们的失败与缺失,使君王的心高兴或恐惧,来要求达到他们要求的目的,再没有比这种人说话多而且善于浮夸的了。然而要想强国成功,尽忠主上,没有这样又不能建立。今天的卜者,是引导迷惑、教化愚蠢的人。那些愚蠢迷惑的人,怎么能用一句话就让他们知道其中道理呢?因此说话不厌其多。所以骐骥不和疲弊的驴子同行,凤凰不和燕子麻雀为群,同样地,贤者也不会和不肖的人同列。因此君子居处在卑下隐蔽的地位来避开大众,自己藏匿来躲避人群,精细地察见天理人情和世间万象的道理,来除去种种的祸害,用来表明上天好生的德性,帮助上天养育生类,只希望有更多的绩效,并不求什么尊位和声誉。你们只是嘴巴向上随便发发议论的人,怎么会了解长者的道理呢?”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若有所失,神情茫然而脸上顿无人色。惆怅得说不出话来。于是整理衣服,起身再拜,然后告辞而退。贾谊和宋忠他们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出了门只能自己上车,趴在车栏上头不也抬,好像透不过气一样。过了三天,宋忠在殿门外看见到贾谊,就把他拉到旁边私下慨叹地说:“道德高尚就越安稳,权势高大了就越危险,处在显赫的势位上,失去这身体将不会太久了。卜筮的人就是有不精审而说不中的地方,也不见得被人夺去他乞求时的精米,若是替君王谋事而不中的话,就没有立身之地。这相离太远了,就像天冠地壤一般。也就是老子所说:“没有名象的就是万物的本原”啊!天地是那样空阔无边,万物又是那样地熙熙攘攘,有的安稳,有的危险,不知要居处在什么地方。我和你,如何能预先知道它呢!奸卜者居久了就越发安稳,虽然曾(庄)子的境界拿来相比,也没有什么差异啊!”

贾谊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汉文帝刘恒出策。在汉文帝元年的时候,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汉文帝刚刚即位,认为条件还没有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汉文帝刘恒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

政治上,贾谊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汉文帝刘恒因为众议所迫,也就改变了本意,在汉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周勃被捕系狱,贾谊上疏《阶级》,建议文帝以礼对待大臣。

汉文帝时,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又允许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因此,“邓氏钱”和吴钱遍布天下。汉文帝五年(前175年),贾谊在长沙又向文帝上《谏铸钱疏》,指出私人铸钱导致币制混乱,于国于民都很不利,建议汉文帝下令禁止。

贾谊在做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猫头鹰像鹃,旧时视为不吉祥之鸟。贾谊因被贬居长沙,长沙低洼潮湿,常自哀伤,以为寿命不长,如今鵩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作《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贾谊既去,周勃等人当然感到快意,不过周勃好忌妒别人,别人亦记恨周勃,最怨恨望死的就是朱虚侯刘章,以及东牟侯刘兴居。先是诸吕受诛,刘章实为功首,刘兴居虽不及刘章,但清宫迎驾,也算是一个功臣。周勃等与两人私约,许令刘章为赵王,刘兴居为梁王,及汉文帝嗣位,周勃未曾替他们奏请,竟违背之前的约定之言,自己却反受了第一等厚赏,因此刘章及刘兴居,与周勃有嫌。汉文帝刘恒也知刘章兄弟,灭吕有功,只因刘章欲立兄为帝,所以不愿优叙。

刘章当初为了诛杀吕太后一族,连自己怀孕的妻子也放任手下之人杀之,可谓是为灭吕家,害死亲人。好不容易过了两年,有司请立皇子为王,汉文帝下诏道:“故赵幽王幽死,朕甚怜悯,前已立幽王子遂为赵王,尚有遂弟辟强,及齐悼惠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

这诏令一下,群臣揣合汉文帝之意,拟封刘辟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汉文帝刘恒当然准议。惟城阳济北,俱是齐地,割封刘章兄弟,是明明削弱齐王,差不多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何足言其恩惠!这三王分封出去,更将皇庶子刘参,封太原王,刘揖封梁王。梁赵均是大国,刘章兄弟,希望已久,至此终归绝望,更疑是为周勃所卖,时不时有抱怨烦言。汉文帝刘恒颇有所闻,索性把周勃免相,托称列侯未尽就国,丞相可为倡率,出就侯封。周勃未曾预料,突然接到此诏,还未知汉文帝命意,没奈何缴还相印,陛辞赴绛去了。

汉文帝擢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灌婴接任的时候,已在汉文帝三年,约过了数月,忽然闻匈奴右贤王大举入侵北地、上郡,汉文帝刘恒命丞相灌婴带领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去迎击匈奴。匈奴逃跑之后,乃转赴太原,汉文帝刘恒于是接见代国旧臣,各给赏赐,并免代国人民三年租役。留游了十余日,又有警报到来,乃是济北王刘兴居,起兵造反,进袭荥阳。当下飞快调令棘蒲侯柴武为大将军,率领兵士前往讨伐,一面令灌婴还师,自领诸将急回长安。刘兴居受封济北,与乃兄刘章同时就国,刘章忧郁悲愤成病,不久就去了。刘兴居闻兄气愤身亡,越加怨恨,遂有叛变之志,适闻汉文帝刘恒出兵讨伐匈奴,总道是关中空虚,可以进击,因而即骤然起兵。哪知到了荥阳,便与柴武军相遇,一场大战,被柴武军队杀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柴武军队乘胜追赶,紧追不舍,刘兴居急不择路,策马乱跑,一脚踏空,马竟蹶倒,把刘兴居掀翻地上。后面追兵已到,顺手拿住,牵至柴武的面前,柴武把他置入囚车,押解回京。刘兴居自知免不得死罪,于是自杀。刘兴居功不及兄,乃敢造反,怎得不死。待柴武还朝复命,验明尸首,汉文帝怜他自取灭亡,乃尽封悼惠王诸子等七人为列侯,惟济北国撤销,不复置封。因济北王刘兴居造反,汉文皇帝刘恒下命令灌婴收兵回京。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婴死在丞相任上,谥号为“懿侯。

内安外攘,得息干戈,朝廷又复清闲,汉文帝刘恒政躬多暇,免不得出宫游行。一日带着侍臣,往上林苑饱看景色,但见草深林茂,鱼跃鸢飞,却觉得万汇滋生,足快心意。

行经虎圈,有禽兽一大群,驯养在内,汉文帝登临观虎,汉文帝刘恒就虎圈所养动物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环顾左右,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这些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彰显自己熟知业务、有问必答。汉文帝认为做官就应该这样,上林尉不合格,下诏命令张释之任命啬夫顶替上林尉。

张释之字季,堵阳人氏,张释之早年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颇多,就捐官做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张释之为官十年,默默无名,未得升迁,耗费了不少钱财,张释之深感不安,打算辞官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刘恒调补他做谒者。

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汉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说些接近现实生活、能立刻实施的事吧。”于是,张释之就秦亡汉兴之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汉文帝听后很满意,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当汉文帝车驾出游,辄令张释之随着。此时张释之奉谕,半晌不答,再由汉文帝重申命令,乃进问汉文帝道:“陛下试思绛侯周勃,及东阳侯张相如,人品若何?”

汉文帝刘恒答道:“都是忠厚长者。”

张释之接着说道:“陛下既知两人为长者,奈何欲重任啬夫。彼两人平时论事,好似不能发言。岂若啬夫利口,喋喋不休。且陛下可曾记得秦始皇么?”

汉文帝刘恒说道:“始皇有何错处?”

张释之说道:“始皇专任刀笔吏,但务苛察,后来敝俗相沿,竞尚口辩,不得闻过,遂致土崩。今陛下以啬夫能言,便欲超迁,臣恐天下将随时尽靡哩!”

“君子不以言举人,徒工口才,原是不足超迁,但如上林尉之糊涂,亦何足用!”

汉文帝刘恒闻言,方才称善,于是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没有提拔啬夫,升授张释之为宫车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