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区每年所产生的粮食就单以吃饭来进行形容的话,以目前的粮食产量供应整个地区的吃饭需求是肯定足够的。
但如果还想要发展众多以粮食为基础的工业化工或者是加工业,那就完全不够了,普通情况下,吃饭的粮食远比用的粮食少。
基本上国内每年从海外各个地区进口的大部分粮食,其主要用途都是工业以及食品加工业。
粮食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以大夏为例子,对于粮食需求更大的是各种加工业,但是把目光放到全球,你会发现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耕作农作物自给自足的地区少之又少。
基本上全球大部分的地区之所以能够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繁华,实际上还是因为全球贸易发展的缘故,没有从其他地区进口的大量粮食。
一切的繁华将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但如果大夏拥有如此恐怖的水稻培育技术,每年的产量同比现在翻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那在后面进行大规模粮食出口的时候,大夏能够拥有多重的话语权?
“向部长,不要激动,不要激动。”
大高层也出声安抚向玉激动的心情,即便他自己现在心里都颇为激动,但是他们必须要稳住啊,毕竟这样重大的事情,他们不稳住,还让谁来稳住。
何致远也适时接过话茬。
“对,向部长不要着急,因为今天来吃饭,就是为了讨论关于高产粮食作物的这个问题,刚刚培育作物的优点我们已经说了,但是培育作物也并不是没有缺陷。”
“所以也要讲清楚,这也是特意邀请王院长,向部长,还有旁边几位的原因。”
何致远说了一段。
话一出口,刚刚激动无比的向玉也连忙深吸了几口气,冷静下来,说的对,水稻高产固然令人惊喜,但是有得必有失,在优点极为完善的情况下,缺陷也是肯定有的,这很正常。
于是连忙稳定心神,郑重其事示意道:
“还请何先生继续说。”
何致远也干脆直接道:
“首先,我们目前的培育水稻,是秧苗而并不是谷种,我们是利用机器改变了秧苗的生长习性,但并没有改变谷种的生长习性。”
“虽然我们后续会进行一系列高产粮食作物的培育试验,以求让更多的粮食作物都能够达到高效率高产出的效果。”
“但本质没变,我们改变的依旧是育苗,而并非种子,使用育苗进行种植,就意味着高产作物的种植量需要依照我们致远科技的培育设备量来进行计算,但这在某种层面上倒还不算问题。”
“我们目前在火炬森林上面使用的设备,已经能够达到每天向一线供应约315wk育苗的量级。”
“所以供应多品种,高产量培育苗也不是问题。”
“但如果大规模种植培育苗,就必然限制我们的育苗只能进行集群化种植。”
“传统的精耕细作显然是有心无力。”
“另外,新的培育苗对生长营养的需求远超普通水稻,所以不用机械是不可能的,甚至还要配合土壤污染净化仪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此外,水稻结穗过后,稻谷无法二次生长也是问题。”
“但同时,另一个好处在于,我们的培育苗并没有打击到国内任何一个研究院的工作,相反,我们的技术是建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