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时间还早,村上有不少人家起床在准备早餐,可打开院门的并不多,我这样一路把房车开到了村长家的院门前,听到响动,村长一家人立刻出门前来查看情况。
看到我,他们有些茫然,当看到小男孩从副驾驶上跳下来,老村长似乎明白了什么,长长叹了口气:“客人快进屋喝杯茶,大冷天的,真是太麻烦您了。”
“举手之劳,正常人遇到都会出手帮一下的。”我客气了一句。
“客人屋里请,成林他娘,你去烧几个小菜,人家客人大老远的送孩子回来,咱不能招待不周。”
那中年妇女听到老爷子的话,应了一声,就要往厨房走,想了想,又转身回来,过来拉小男孩:“小辉,去帮大娘烧火做饭,等下要招待客人的。”
小男孩有些不舍的看了我一眼,还是老实的跟着中年妇女去了厨房里,站在一旁的中年男人开口对老爷子道:“爹,要不,我去把小辉他爸叫来一起陪客,人家把他儿子送过来,他总要知道的吧。”
老爷子还在犹豫,我已经开口了:“还是不要叫了,真的叫他过来,我怕这孩子回家之后更难。”
有一种人,明明已经成了周围人的笑柄,成了大家看不起的对象,他反而很在意面子,要是觉得孩子给他丢了人,肯定会对孩子大打出手,哪怕不打,也是语言上的侮辱和冷暴力。
老爷子点了点头:“那就不叫了,咱们去屋里聊。”
大家在堂屋里分主次坐下,老爷子陪我聊天,他儿子则在旁边帮着斟茶倒水,我把路上遇到小男孩半夜去坟头给妈妈烧纸的事情讲了一遍。
老爷子听完,忍不住的抹眼泪:“桂枝是个苦命没福气的,好好的人,咋就得了那种怪病,丢下儿子走了,现在这孩子跟没爹没娘一样。”
说话间,那中年妇女抱着小男孩走进了堂屋,轻声道:“他烧火时睡着了,我去把他放床上。”
老爷子看了自家儿子一眼,中年男人赶忙起身去给媳妇帮忙去了,老爷子跟我说话,也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这娃是真的命苦。”
两口子把小男孩放在西屋里的床上盖好被子之后,一起去厨房做饭了。
看只剩下老爷子一人,我想了想,开口道:“老爷子,我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情?”
“客人请讲。”
“我想拜托您照顾这孩子,也不需要照顾太多,需要的时候,给他买一买衣服,平日里偶尔把他叫过来,一起吃点好东西。”
老爷子不由愣住,似乎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应对这个问题。
我赶忙补充道:“我知道农村都不容易,再加上这孩子说起来还有爸,等会儿我转账给您一万块,您先留着用,等到用完了再找我要。”
老爷子的脸却突然涨红了:“这钱我怎么能收?客人这不是打我们村的脸吗?之前这事儿我一直没管,就是想着小辉他爸还在,这事情名不正言不顺的,要是真的父母双亡,村上早就把这担子挑起来了。”
农村大多都是同姓的,往上数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某个家庭真的遇到什么难事,特别是出现孤儿,村上就会商量个对策,让孩子吃百家饭长大。
这是华夏人的宗族传统,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很难办的,就像小男孩现在这种情况,母亲死了,父亲还活着,结果父亲又娶了个不讲理的后妈,这孩子就过得很艰难了。
村上别人家看孩子可怜,想管吧,人家会说你多管闲事,假好心,说不定还要上门打架——因为你出手帮了,那就是在说他这个当爹的不称职,说后妈虐待孩子,人家怎么可能乐意?
所以,在农村,这种有了后妈的可怜孩子,还不如孤儿过得好,孤儿遇到好的宗族,起码还能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孩子已经过得很惨了,村上却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