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职亦无所谓,职位本不高,又能降至何处?
至于其他惩罚,叶轩自信对朱元璋尚有价值,性命无忧。
最坏打算,携沈蓉及岳父一家,遁至罗网所控小国,做个逍遥土皇帝。
叶轩思绪纷飞,脑海中杂念丛生。
叶轩回溯前世,回忆这一届科举三年间的所有考题,逐一记录于白纸之上,随后开始仔细筛选。
“这道不行,太过简单,毫无挑战性。”
“乡试考题怎会如此浅显?”
“这怎可取?考生见了如此简单的题目,怎会满意?”
“得难一些才行。”
他逐一审视,时而摇头,时而点头,却又迅速否定:
“这个尚可,但也不行,太过平庸,不符我的出题风格。”
“这道挺好,只是亦不适用,不合时代气息。”
叶轩挑挑选选,犹如市集上挑菜的主妇,对每一道题目都苛求完美。
半晌过去,叶轩得出结论:乡试题目着实难选。
为何他会如此苦恼?皆因朱元璋将科举三年主考官的重任托付于他。
蓦地,叶轩忆起一事:古代科举,为防舞弊,每轮主考官皆不相同。换言之,他本不必负责所有考题。然而,朱元璋并无换人之意,显然是让叶轩从县试至殿试,全盘主持。
叶轩心中暗叹:失策!早知如此,应向朱元璋提些意见才是,绝不能让他觉得自己出题轻松。
朱元璋此举,着实过分,将如此重担压于一身,美其名曰能者多劳,实则将他当作免费劳力,资本家行径暴露无遗。
叶轩甚至想,某日朱元璋若真遭人非议,他也不会惊讶。
“唉,穿越到明朝,竟还是难逃社畜命运,可悲可叹。”
“在朱元璋手下做事,实属无奈。”
叶轩心中暗叹。
“朱元璋的吝啬可是出了名的。”
但科举考试并不频繁,且考后闲暇时光长,叶轩只需负责出题,其余事务皆由杨乾知等人打理。因此,作为科举主考官,他并不觉辛劳。
毕竟,杨乾知等人比他更为忙碌。
有了这样的对比,叶轩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就选这道题了。”
心情愉悦之下,叶轩迅速从记忆中挑选出合适的考题,满意地点点头。
考题虽难,但科举,尤其是乡试,理应有所挑战。若无难度,岂不失了乡试的意义?再者,学子们应已习惯他的出题风格。
“叶大人,这里有份公文需转交于您……”
礼部官员于乾,同时也是科举考官之一,手持薄公文步入。
叶轩微笑:“来得正好。”
于乾一脸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