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轩言罢,朱元璋思索,结果令他满意。
闻叶轩末言,朱元璋兴奋,似掌握全新殖民之道。
朱标则感头痛,此意味着多年经营及渗透难题。
第381章朱元璋再发国书,号令诸国!
谨身殿内,朱元璋命朱标送叶轩回府后,即召毛骧。
询锦衣卫于诸国布置后,朱元璋心稍安。
“朱元璋不久前下令,让重新培养的那批探子出动。”
略作思考后,他直接对毛骧吩咐道。
毛骧一愣,似乎对朱元璋的安排感到意外。
这批探子是毛骧费尽心思,从周边国家招募而来。其中不少人,是他用了特殊手段才让对方妥协的。
且不论他们的忠诚度如何,刚结束培训就想靠他们获取重要情报,显然不现实。
但朱元璋既已下令,毛骧自然不敢多言。
似乎看穿了毛骧的心思,朱元璋又补充道:
“告诉他们,我们暂不需要他们执行任务。到了各国后,好好生活,有机会便去做官。若需支持,大明自会相助。”
这话让毛骧更加疑惑,他试探地问:“陛下是让他们做长期潜伏的暗桩?”
朱元璋点头:“没错,他们非大明人,易被接受,且年轻,更易在当地立足。”
尽管朱元璋解释了一番,但毛骧仍觉奇怪。
以往锦衣卫的任务简单明了,即迅速收集有用信息。
而这次,朱元璋显然打算让他们在各国扎根,这意味着锦衣卫的工作重点将有所转变。
朱元璋深知毛骧,对这位下属极为了解,否则也不会放心将锦衣卫交给他管理。
看着毛骧的表情,朱元璋明白,他或许并未领会自己的真正意图。
于是,他耐心解释道:
“各国虽与大明结盟,但难免有异心。大明虽有力量铲除他们,但不必轻易动武,以免引人猜疑且得不偿失。”
说着,朱元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显然是在勾勒一个范围。
“如今最重要的是对付天竺,所以我们要了解各国动向,甚至左右其动向。你的这批人,便是用来渗透和调查的。”
“我们无意轻易灭人之国,但若有人不顺从或心怀异志,那便由不得我们了。”
毛骧闻言,慌忙跪拜,向朱元璋誓言。
“如此重任,陛下委以臣身,臣心中实感惶恐。请陛下宽心,臣必当倾尽全力,在所不辞!”
朱元璋摆了摆手,道:“我明白你的心思,安心吧,卸磨杀驴之事,我不会做,你也不必故作姿态。”
言罢,朱元璋似有所忆,又对毛骧提道:
“蒋遵近日在忙些什么?各国路途遥远,我想派他去各国监督此事,或许能替你分担一二。”
一句话,便将此事处置权分出一半。
毛骧不敢多言,心中也明白,这既是分权,也是安抚。
毕竟他早已知晓,蒋遵是朱元璋安插在身边的眼线,监视锦衣卫的一举一动。
如今蒋遵被调离,意味着朱元璋已对他彻底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