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灭国与使之臣服为银库,后者更合大明今之战略。
君臣议定,朱元璋心安。
笑命太监备食,复问叶轩:
“既对天竺用此策,周遭联盟或需暂存。”
“日后征他国,此辈尚有用。然此次行动,彼等收益亦丰,按其体量,或超大明。”
“长此以往,大明虽得利,彼亦渐强。人心难测,况乎国乎。忧日后或有与我大明为敌者!”
“联盟乃你所提,可有制之之策?”
此言乃朱元璋肺腑之语,观往昔数据,那些国家恐怕早已欣喜若狂。
且未来经济合作,亦能给予对方提升空间,若无制衡之策,朱元璋恐将日夜难安。
毕竟,人生有限,至多百岁,朱标虽擅守成,然其后代能否保持进取,实难预料。
待到那时,若子孙无能,叶轩亦未必健在,朝堂之上缺乏远见卓识之士,强邻又虎视眈眈,此绝非吉兆。
朱标亦洞悉朱元璋之心思,但他另有所忧,那便是如朱棣般的兄弟。
大明疆域日益辽阔,众兄弟或将分封各地。
届时,这套殖民策略能否真正控制他们,实难预料。
若有人挑起战火,大明之未来堪忧。
然在朱元璋面前,朱标不敢言此,且他坚信,朱元璋在世之日,定能化解这些难题。
正当他沉思之际,叶轩已开口。
“陛下,我以为,您此刻无需忧虑,陷阱既设,猎物岂会逃脱?”
朱元璋闻言,面露诧异,转视朱标,见其亦满脸疑惑。
见二人反应,叶轩笑道。
“陛下莫非忘了,他们日后商贸中将使用我大明钱币?”
朱元璋颔首道:“诚然,但这又如何?商贸之中,且是诸国间之事,总不能因一项条约,便令他们全然更易货币吧?”
朱元璋虽事必躬亲,对诸国亦有了解,但终不能面面俱到,故有所不知。
且他也不认为,有国会全然舍弃己之货币,而改用他国者……风险过大,故即便他知晓,先前已有不少国家觊觎大明货币,甚至暗中交易。
闻朱元璋之言,叶轩只好再作解释。
“陛下,各国收藏大明货币,皆因大明钱币质地优良,纯度高。某些国家钱币,民众恐未用即损。”
“大明钱币入市,非他国愿否替换,乃民众是否弃其旧钱。”
“即便他们反悔,亦不敢言,大明之威压使别国伺机以待。诸多缘由下,他们只能默默承受,无可奈何。”
“如此,大明已掌控其经济。军事上,大明足以压制。”
“除非他们绕过大明,另行结盟反抗,否则不足为虑。”
“更甚者,殖民地仍记其威胁。彼时,双方成仇,殖民地在我掌控之中,等于他们被围。”
叶轩看向朱标,意味深长。
“陛下与殿下有锦衣卫,若将其散布其军中和朝廷,其一举一动,尽在掌控。”
“陛下可派人潜入,设法晋升高层,以控其朝政。”
“届时,顺从者仍为盟友,逆者朝廷可直接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