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
宫墙两侧静得出奇,
朱标和朱棣二人几乎同时用肘抵着桌边,双手托腮,怔怔望着屋梁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
苏柏与朱元璋一旁神色悠闲,一人浅酌慢饮,一人细品小酌,都不敢出声,唯恐打搅兄弟二人思路。
过了许久,
朱标最先回过神来,他转过头轻声唤了一句:
“父皇。”
朱元璋微微诧异,没料到太子竟能如此迅速理清头绪,便点头说道:
“你想明柏了?”
“讲讲看,朕听着。”
朱标深吸一口气,整理了思绪后上前禀报:
“启奏父皇!”
“孩儿依据苏先生的提醒,将‘知识’视作一种重要资源来思考——”
“当前民众对知识的获取极为不公平:有人可以广读经书、满腹才华;也有人完全无机会接触书籍,连识字都成难题。”
“两者差距,巨大而现实。”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头,示意他继续。
“回看历代,贫富分化久己存在。
自汉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之学深植人心,不可动摇。”
朱标神色肃然,言语虽稍有迟疑,但仍坚定继续:
“正如苏先生和父皇曾言,治理天下的关键便在于一个‘平衡’。
一家长期专权、一家独大并非长治之道。”
“如此一来,少数人便掌控了知识这一资源,造成声音单一、权力集中的后果。”
“时间一长,为巩固其学术正统,儒家难免朝着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使得学子求学做官的路径,只能顺从接受被扭曲、片面的儒家思想。”
“再加宋时兴起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结构的固化。”
“因此,若要根治这个问题,就要让知识资源实现相对平衡,像此前谈及农业税收一样进行改革。”
听完朱标这番剖析,朱元璋神情庄重,轻轻拍着太子肩膀,语中满是嘉许:
“很好,甚好!”
“看来咱家的太子,并未完全被那些腐儒影响。”
在他看来,这类问题对老西来说并不算棘手,毕竟老西不爱读书,脑袋还存留着更多可能,尚有塑造空间。
但老大却不同,自小受理学熏陶,思维方式早己固化,倘若无法跳出固有思维,一切都是空谈。
“儿臣愚钝,让父皇失望了。”
“无妨!”
看到朱标神色低落,朱元璋反而笑着安慰道:
“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己经是进步了。”
“苏先生的想法,对于我们父子影响并不大,毕竟你我本就不是纯粹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