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你而言,却无疑动摇了以往的信念根基。”
“一时难以接受,也是情有可原,我不会怪你。”
“说到底,还是我考虑不周只是一味地让你读书识字,却没有让你理解万事皆有两面。”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苏先生教授你们时所提的问题,其实也在提醒我”
这番话语让朱标心情略有好转,他郑重地行礼回应:
“感谢父皇开导提点!”
“儿臣明柏了!”
朱元璋重又坐下,端起茶喝了一口,装作严肃地笑着说道:
“你这孩子”
“谢什么谢?”
“你该谢的是苏先生,若非他及时唤醒你,恐怕你也迟早要误入歧途!”
“一旦真误了,你以为你能脱得了干系?”
朱标尴尬一笑,先恭敬地朝朱元璋施了一礼,随后转身对着墙壁深深鞠躬:
“多谢先生指教,学生知错了。”
见到此情此景,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悠然继续喝茶,静静等待对面老西发言。
不久后,
朱棣轻叹一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我说苏先生啊想要做到资源平衡,谈何容易!”
“金钱上的差距,还可以从地主豪强身上取来填补,但这知识嘛,却没法从读书人头上割出来。”
“再者,知识这东西,抢不来,也不能硬逼着人去学。”
“不瞒您说,像我小时候,老头子拿着鞭子在一旁看着,我还是啥也学不进去。”
“读些兵书还能将就,但若要去看儒家经典,那简首如同煎熬。”
朱棣的思考与朱标相仿,虽说也察觉到知识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却仍旧茫然无措。
读书并不能当饭吃,十几年寒窗花费甚多,普通家庭无力承担。
现实制约太多!
“还算有些眉目。”
苏柏依旧低头翻阅手中资料,淡淡点评道:
“这次触及了问题核心,但还不够深入。”
“知识不能强行灌输,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读书,就像你这样。”
“死记硬背也没用,最多应付科举、写奏章,真正办事却毫无价值。”
“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番话一出口,
不仅是朱棣愣住了,旁边的父子俩也听得发怔。
“因材施教”?
这不是儒家的观点吗?这可是孔子提出的想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