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从震撼中缓过神来,苏柏下一句话更是令他心神剧震。
“一人对百人,当然轻松许多。”
朱棣听着他字字珠玑,不停吞咽口水,却只觉喉咙更加干涩。
“可这该怎么去做?”
苏柏端坐正色,坦然说道:
“中华千年文明,浩瀚精深,随便择其一门推广便是大道!”
“完全不必只盯着读书求官这条路。”
“天文、地理、兵法、阴阳、医学、佛门、藏传、技艺、农耕、百工、戏曲哪一样不是值得毕生钻研?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他轻轻一笑:
“你说你偏爱兵书,那便深入钻研兵法。
让百姓都能选择所好,因材施教!”
“为何这些宝贵学问无人问津?不过因为科举不考,学了也不能求功名。”
“倘若科举纳入诸艺百工,天下人皆可因其所长尽展才华!”
他语调微沉:
“细想一下,这是否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能否与儒道并立齐驱?”
此言落定,厅内沉寂无声。
朱家父子三人均目瞪口呆,心神俱震。
朱家三人听得心神震颤,久久难以平静。
仿佛脑海中有雷鸣炸裂,冲破原有的束缚,顿觉思路开阔。
此刻,
朱元璋双目发亮,越听越觉意味深长。
若靠强制压制,实难动摇儒学根基。
前朝蒙元打压汉人儒学比如今严苛得多,结果却不甚理想。
更何况当下明朝与江南士族己存罅隙,再对儒学大刀阔斧,恐非良策。
些许利益受损倒无伤大雅——
那些士绅心里有数,日后总有弥补之机,自然不会闹出大风波。
但一旦撼动儒学根基,就是动摇世家的根本命脉,等于首掘其祖宅根基。
此举必将引发剧变,后患无穷。
治理洪水,重在引导而非封堵。
单靠强行修补,终是难以为继。
不如抬升百家之学的影响力,借千年积累的文化体系去抗衡一家独大的儒家,方为上策。
既能避免激进冲突,又能减少动荡隐患。
利归国本,惠及百姓。
甚至儒家亦可在多元制衡下,自我革新步入新局。
退一步说,纵然结果难料,儒学仍冥顽不化,届时,也有理有据、师出有名地彻底改革。
这般震惊寰宇的治国谋略,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想到这里,
朱元璋不禁高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