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之中,
朱元璋背手而立,凝视着眼前的石壁,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阵子,他才轻声开口:
“苏先生说得对。”
他长叹一口气,语中透出苦笑:
“世上本就没有放之西海皆准的政策,适合当下才是关键。
如若一成不变,等于自己圈地为牢。”
“字字箴言!”
“我过去最大的毛病,就是太过自负。”
“幸好有苏先生提醒,才不至于走得越来越偏,最终酿成大祸。”
听到这番话,朱标心中震了一下,更加确定自己之前的猜测:
父皇真在为后人定规矩!
听这个语气,恐怕还将此定为必须遵守的祖训!
一想到这个后果,他就感到震撼。
没有多余的时间细细思量。
朱标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绪,快步上前,拱手说道:
“父皇圣明!”
“先生眼光长远,不但有通幽之智,更兼具察势之能”
“只要踏实做事、坚守根本,成就霸业便指日可待,大明的根基就在于少犯错误!”
“儿臣深信,先生的话皆为真知灼见!”
朱元璋轻抚他肩上的灰尘,微笑着说:
“这些道理咱不是不懂。”
“可最难做到的也正是‘少犯错误’。”
“话是这么说,但真要做起来却难。
谁愿意犯错?谁又想偏离正道?可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
“像当初大秦一统,经历六代七君,用了一百西十年才完成,现在咱们要成就比秦更大的局面,付出的辛苦只多不少。”
说到这,朱元璋神色黯然:
“一代差池,就可能前功尽弃,这事岂能轻易视之!”
“苏先生能为咱们规划百年格局,可百年之后呢?”
“大明还能够坚守正道吗?”
“还能否避免大错?”
“这才是咱始终放心不下的地方!”
朱标扶着父亲重新坐下,劝慰道:
“父皇,看您说的。”
“您不是总说,母后天生容易操心,但其实您自己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