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
“您放宽心便是!”
“我朱家之后,即便不是个个明君,也不会出大逆之人!”
“以先生的育人理念,根基不会出错。”
“父皇以为如何?”
朱标言中带了几分玩笑,倒让朱元璋心境松了些。
他笑着瞪了一眼儿子,假意责斥道:
“你这臭小子!”
“居然开始教导起老子来了?”
“翅膀硬了是吧?以为苏先生站在你这边,咱就不敢管教你了?”
“你差得远呐!”
朱标见状,心中稍松,低头温声应了一句。
作为父亲的忧虑,他全都清楚看在眼里。
爱之越深,顾虑自然越多。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想到这里,朱标不由得轻轻摇头,开口道:
“那依父皇之见,”
“苏先生所提‘远交近攻’这一策略,实际可行度如何?”
朱元璋沉思片刻,半晌不语,只是语气稍作保留:
“不急。”
“听完整个谋划,再议也不迟。”
此时,另一边。
朱棣望着苏柏,眼中充满兴奋与期待,语气激动道:
“我知道远交近攻!”
“这是《三十六计》里的一计!”
“我记得一清二楚!”
“是不是,苏先生意思是我们先从身边的蛮族小国着手?”
苏柏轻啜了一口酒,淡然一笑,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这样的话虽然说得通,大体方向也没问题,但缺乏具体细节,终究只是空谈。”
“既然说到了这个份上,我倒想问你一个问题——”
“在那些小国之中,比如海上倭奴多次侵犯我们沿海边界,太祖高皇帝对其深恶痛绝,可为什么迟迟不肯出兵讨伐?”
朱棣一怔,沉思起来。
他此前从未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按理说以老爷子那般性格,早该动手了,怎会只是消极防守?
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