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着胸脯:“老弟,不是老哥吹牛逼,我家主人的粮食都是从我手中出去的,没有十万斤也差不多。”
茅公略吹嘘着自家主人的手段,无意间透露李侍尧常以“军需采办”为名,
向云南各州县摊派银两,仅缅甸战事期间,就私吞了十万两军需款——
“……”
和珅得到这些线索后,依然未急于行动。他先暗中安排人手,对茅公略所述之事进行多方查证,确认线索属实后,
这才将这些线索精心绘成密图,与事先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云南府库账目暗中比对,果然发现多处款项出入与茅公略所言吻合。
云南总督府内,李侍尧得知和珅动向有些异常,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凭心来说,最初和珅来云南,李侍尧并没把和珅放在眼中。
“哼!一个小小的侍郎,假如他是为查我案子而来,乾隆此举实乃失察,这不是七品芝麻官审诰命夫人的戏码吗?”
轻视归轻视,为了万全之策,李侍尧决定先试探和珅,于是命人送去名砚、古玩及白银等贵重之物。
“和珅也是人,能抗住糖衣炮弹吗?上拨人就是这样打发走的。”李侍尧心中暗想。
和珅则不动声色地收下礼物,三日后,却原封不动地将礼物送回,并附上书信一封,写道:“大人之物,和珅不敢私藏,待案结后,自当请旨发还。”
李侍尧看着原物与书信,眉头紧皱,心中疑窦丛生,不知和珅此举究竟何意。
而和珅真正的杀招,在于分化李侍尧的羽翼。
他暗中查访,抓住了云南布政使周令树曾被李侍尧勒索的把柄,随后亲自登门,言辞恳切地晓以利害:
“李公势败已定,公若愿呈递状词,不仅可脱罪,亦能保全家族。否则,恐将玉石俱焚。”
周令树本就对李侍尧心怀不满,权衡利弊之下,当即交出了李侍尧亲笔批注的勒索文书。
紧接着,和珅又以“协查”为名,巧妙地软禁了李侍尧的贴身师爷茅公略,
从其精心保管的账本中,搜出了收受盐商贿赂的详细记录。
当和珅带着一叠叠盖着官印的证词和账册匆匆回京时,乾隆帝在乾清宫召见了他。
“和爱卿,听说你在云南计谋迭出,斗败了老狐狸李侍尧,快说说,你用的什么计策。”
乾隆有些迫不及待了。
和珅并未照本宣科,而是模仿刘罗锅的样子,弓着背,一板一眼学着刘墉的声音,
将李侍尧如何利用职权层层盘剥,致使云南百姓怨声载道的情形,甚至模仿了几句当地商户哭诉的方言,
那惟妙惟肖的神情与语调,庄重而诙谐呈现给了乾隆,乾隆帝听得频频皱眉,脸色愈发阴沉,最终,怒而下旨将李侍尧革职查办。
官兵抄没其家产时,竟从其府邸地窖中起出白银近二百万两,朝野震动。
令人讽刺的是,二十年后,和珅也落得李侍尧的下场,不,他比李侍尧的下场惨烈多了。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此案办结后,和珅因查办得力,被擢升为户部尚书,御前行走的班次也往前挪了三位。
朝堂之上,老臣们看着这个年轻官员意气风发的模样,心中隐隐感觉到,一个新的政治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