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开始收拾照片,把自己的作品放进公园分的小手提袋中。江时鸣偷藏了一张卫承拍的小鹿放进自己的口袋,卫承瞧见了,只是笑了笑没有多说。
金棠则开始面对镜头,清晰介绍湿地公园的各种购票渠道。
由于本地管理曾长期较为混乱,约两三年前,这里甚至屡次生正规出租车与不法商家勾结,将游客诱骗至所谓的“小湿地”的事件。这也导致鹿泽的旅游业多年来难以实现规模化展。
直到此次官方介入,早在项目启动半年前就已展开多轮整顿。在一片不合格商家的抱怨声中,鹿泽终于勉强跻身批推广名单。
环麓是个好地方,长嬴有个好代表,鹿泽就两边都称不上顶尖,所以只能狠狠在背后下功夫了。
至少希望节目播出以后,那些关于鹿泽人性格排外的段子能编得再少一些。
鹿泽的伙食味道注重一个鲜字,讲究“因地制宜,不时不食”“本味为先,复合调和”,也就是说除了追求食材本身的鲜度,这里的酱料也有十分滋味。
他们现在身在湿地公园,所以午餐也是所谓的“湿地鲜飨”。
江时鸣一坐下就感觉大事很妙。
在湿地公园内体验饮食文化本身是比较出他认知的事,他过去对这种大型自然景区的记忆基本上就是一路走一路晒一路喝水,大鹿泽里却不只有游船、展览体验馆,甚至还有农家乐。
而这里的菜品也不像环麓的那样过分风雅,菜单上十分接地气。
柴火地锅鸡、红烧杂鱼锅、腊肉生煎包……
看着就能吃饱!
只可惜按照节目流程,他们第一顿只能吃金棠导游预先点好的菜品,待吃过了才能另用零花钱去添。
说来也怪,自打他们到了鹿泽,好像都还没答过题呢。难道题目都和湿地里的动物有关,他们得都体验一遍才能答得出来?
江时鸣正东想西想,菜已经流水一般端了上来。
他感兴趣的几道大菜都在桌上,大概是觉得有江时鸣在,点上多少特色都能消耗干净,所以除了生煎包外金棠还点了一锅酱油猪油拌饭。
“酱油是我们本地产的,米也是这里的特色香米。”店家这样介绍。
这两样东西的确都是本地特色,但之所以成为特色是因为产量不高,不能推广全国,所以只好拿来做特产风物了。
虽然不至于说比别的地方更好,但风味确实也有所不同。
“真的很香啊,”叶淬阳夸张地猛嗅了一口,“感觉味道很复杂!”
金棠淡淡介绍:“这里用的酱油味道更复杂浓郁些,适合蘸冷盘。”她对美食的爱好程度完全不能和江时鸣或者许一禾相比,相比介绍菜品,她还是在刚刚的照片点评环节更有活力。
腊肉也很浓郁,酱油也很浓郁,但菱角、虾仁、水鸭又都是清香的。
这便是鹿泽的样子,也是鹿泽人的样子。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