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岭深处,
常年幽深静谧,
有一处山丘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这山丘地势极为崎岖,一块块怪石突兀地耸立着,
犬牙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就在这山丘的底部,隐藏着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
此刻,溶洞里密密麻麻地聚集着几百号逃难至此的难民。
他们或是疲惫地瘫坐着,或是眼神迷茫地望着洞外,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担忧与无助。
忽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溶洞内的沉闷。
一个身影连滚带爬地从洞外匆匆钻了进来,
此人正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只见他满脸汗水,头发也被树枝挂得凌乱不堪,顾不上整理,
便三步并作两步,急切地朝着一群男女老少快步走去。
“各位叔叔婶婶!”
小伙子喘着粗气,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我昨儿出山去了,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你们知道吗?
现在北方的旱情愈发严重了,那地方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到处都是饥民,为了一口吃的大打出手,真是惨不忍睹啊!”
说到这儿,小伙子眉头紧皱,脸上满是忧虑。
“不过呢,有个好消息,
鞑子已经被赶出紫山县啦!”
小伙子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我就在想啊,咱们是不是得考虑出山了?”
“出山?出啥山!”
一位婶婶听到这话,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担忧,
“你瞧瞧外面现在乱成啥样了,边境到处都是危险,
到处都是那些鞑子的身影。
咱们要是就这么贸贸然出去,万一撞上鞑子,那不是羊入虎口嘛!”
“没错,不能出山,
再说了,外头旱灾这么厉害,
土地都干裂得种不出东西,根本没什么粮食吃。
咱们留在这黄岭山里,好歹还能靠着打点野味、挖点野菜勉强糊口,
出去了说不定连这点活路都没了。”
“就是就是,与其出去饿死,还不如在这大山里待着。”
几位大叔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