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
负责施工的工头张大锤,是个干了三十年活计的老把式,起初对一个奶娃娃来指手画脚,心里是一百个不服气。
可几天下来,他彻底蔫了。
徐飞不仅懂营造,更懂管理!
最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徐飞交给他的一张纸。
那张纸上,用表格的形式,清清楚楚地列出了整个工程的详细进度。
哪天该做什么,哪天该完成什么,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材料,甚至连天气变化对工期的可能影响都做了预估。
整个工程被分成了几十个小项,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
张大锤拿着那张“施工进度表”,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干了一辈子活,都是师傅带徒弟,凭经验,干到哪儿算哪儿。什么时候见过这种阵仗?
“徐徐小先生,”他结结巴巴地问道,“这这东西,太神了!有了它,咱们干活的效率,起码能提高三成!而且绝不会出乱子!”
徐飞只是点了点头:“张工头按表施工即可,若有变故,及时与我沟通。”
这张表,他不止给了张大锤一份。
另一份一模一样的,他让林子轩送去了工房,交到了钱主簿手上。
钱主簿拿到这张表的时候,反应比张大锤还要夸张。
他召集了工房所有的吏员,将这张表传阅了一遍又一遍,嘴里不停地赞叹着:“
人才!天纵奇才!此法若能在我县所有工程中推行,何愁工期延误?何愁耗费超支?”
他当即下令,让手下吏员仿照此表,为县里所有在建的工程都制作一份类似的进度规划。
一时间,工房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徐氏工程管理法”的热潮。
谁也想不到,这无心之举,竟为徐飞在清水县的官吏体系中,埋下了一颗意想不到的善缘种子。
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府试。
大周朝的科举,县试只是起步,府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大坎。
三年一度,就在明年西月。
算下来,满打满算,也只剩下不到十个月的备考时间了。
时间紧迫,不容有失。
徐飞的生活,进入了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
白天,他像个经验老到的总管,泡在工地上,解决各种突发的营造问题,监督工程进度,确保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分毫不差地进行。
到了晚上,工地的喧嚣散去,他又变回一个学子。
客栈的房间里,油灯的光晕下,他与林子轩相对而坐,桌上堆满了《西书集注》、《五经正义》以及各种经史子集的考题策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句出自《孟子·尽心下》,子轩兄,若以此为题,作一篇策论,你当如何破题?”
“嗯”林子轩蹙眉沉思,“此乃孟子之民本思想,当从‘得民心者得天下’入手,论述君主当以民为本,行仁政”
“立意不错,但稍显平庸。”
徐飞摇了摇头,“考官日阅千卷,此类文章怕是早己看腻。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反其道?”林子轩不解。
“不错。”
徐飞道:“可先扬后抑。先承认‘君为轻’在道理上的至高性,但随即指出,此乃圣人理想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