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老夫人看向文玹:&ldo;阿玹,你最不用婆婆操心了,就是记得要天天搽婆婆给你的面药。&rdo;接着又把给她的美肤面药应如何用法又细细关照一遍。
文玹这些天已经听了不止三、四回了,早就倒背也背出来了,闻言笑着道:&ldo;婆婆我都记住了,你给我那日我就用起来了,婆婆替我瞧瞧,有没有变白一些?&rdo;
老夫人笑嗔道:&ldo;才这几天哪能看得出来?时候长了才能看出效果来!&rdo;接着又和卢筱说了几句,关照她要常带三姊弟来考城看他们。
辞别二老,卢筱带着文玹姊弟上了马车。回程比来时快一些,半个多时辰便回到东京。到了家中,下车后便先去文老夫人屋里问安。
文老夫人腿伤已经好许多,但大夫还是让她卧床休养少走动,便仍是坐在床上休息。她好几日不见孙儿,极为想念文瑜,一等姊弟几个行完礼,就叫文瑜过去,欢喜地拉着他上看下看,问长问短,瞧了会儿后忽然道:&ldo;几日没见,三郎怎么看着瘦些了啊?&rdo;
卢筱微笑道:&ldo;娘,三郎不是瘦些了,是日日在户外玩,晒得黑了,才显得瘦。他在考城可没少吃少喝,你问问他,是不是又吃撑过一次?&rdo;
文老夫人听卢筱这么说,再仔细看看文瑜,见他确实是晒黑了些,拉到床边看看,惊喜地道:&ldo;三郎长高些了呢,原先还没到这架子的,如今刚好能够到了呢。&rdo;
文珏一听,立即对卢筱道:&ldo;娘,我是不是也长高了?&rdo;
卢筱笑道:&ldo;是长高了,你们天天都在长,但是婆婆好些天没见你们,才会觉得明显,我天天见你们,可觉不出来。&rdo;
文珏便又对文老夫人道:&ldo;婆婆,你快看看我是不是也长高了。&rdo;
文老夫人笑呵呵地点头:&ldo;是长高了,你们都长高了。&rdo;
&iddot;
寒食节结束后的第二天,文成周请来教文玹的先生便到了家中。
知道先生要来,卢筱提前将两间书房其中一间整理出来,作为文玹学习之处,摆不下的书都临时堆放到库房里,还有两个大书箱搁在文成周与她的卧房里。
这一日一大早,卢筱带着文玹提前在门口迎接先生,并将其引到书房,郑重而恭敬地行了拜师礼,并送上束脩。
这是位女先生,姓夏,不到四十岁的模样,穿着竹叶青的长褙子,头顶梳着小髻,面容清瘦而略显平淡,只一双眸子颇为清湛,仔细看便会觉得十分耐看。
夏先生不苟言笑,教导起来十分严格,好在文玹也不是真的十三岁小娘子,不会在意先生是否和善,学习时心亦能定的下来。
且这学习也并非纯是读背,夏先生除了教她各种礼仪规制,亦教诗画琴棋,每日给她上半天课,吃过午饭后,花一个时辰督导她练习上午所学,临走前则布置下第二天要交的功课。
她字仍然在练,文成周每晚要查,只不过如今一天二十大页的小楷减少到了一天五页,仍是要花上不少时间去临帖。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得飞快,转眼已是四月初,院子里的老海棠开了又谢,结出一串串青绿色的小果子。
卢筱托牙婆钱娘子找大些的宅院,钱娘子不久之后就找到了一座风水好,大小也极为合适的宅子。卢筱本是想租的,钱娘子却劝说她买下来。原宅主人经营不利,急于将宅子卖了换钱,价格比起差不多大小的宅子要低了将近一成。
卢筱去看过两次,觉得确实挺好,这栋宅子建造时有一定规划,布局合理而周正,地势也高,不易积涝,且两年前刚整修过,几乎不需要如何整饬,稍加清理就能搬进去住。
唯一不好,就是宅子位于内城之外的城东厢,文成周每逢大朝之日,就还得再早起个两刻钟才能及时赶上大朝。
文成周夫妇俩商量之后,还是决定买下来。本朝厚待文官,官员的俸禄十分丰厚,除禄米俸钱外,另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连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会按品级官职来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