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们读报的,便是那些所谓的青州御林军。
青州御林军是京都的守备力量,如果护民军有足够兵力,绝对不会调动青州御林军的。
而辛评给他分析过,护民军最强大的两个军团,一个征西军团,现在被阻挡在玉门关之外;另一个便是征北军团,全部部署在幽州、并州边境。
而护民军的征东军团,在九江郡的摩陀岭,已经被曹操打得半残。
南阳的征南军团,也被荆州刘表死死地拖着,不敢离开南阳半步。
谁对南阳最熟?当然是龚都。
他可是黄巾军南阳渠帅,并在南阳足足盘踞了五年。
南阳属于荆州,是镇守荆州的出地。
襄随谷地出口处的随县卡死了南阳入江夏郡的必经之路;
汉水南岸的襄阳,死死卡住了南阳进入南郡的唯一通道。
目前,大江以北,也只有江夏和南郡没有被朝廷控制了。
可见,朝廷要调动更多的兵马来攻函谷关,也不是那么容易。
没有半年时间,朝廷不可能调来足够攻克函谷关的兵马。
想到此处,龚都的心安定了下来。
他私下通知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他们就不反。
毕竟找到裴茂这样稳定的饭碗不容易。
至于护民军的最后通牒,听听就好。
反正坚守函谷关,主要消耗的是辛评代表的世家大族兵马。
辛评在收到护民军的最后通牒后,并没有现关外的护民军增兵。
为此,辛评还找到龚都商议良久。
关外护民军不足万人,而函谷关内的匡汉军,是足足的一万人。
护民军没有增兵,仅凭城下的兵马,怎么可能向函谷关起攻击呢?
别说他们只有不到一万的兵马,哪怕是再增加一倍,达到两万兵马,在函谷关下恐怕也要铩羽而归吧?
辛评坚信,就凭函谷关内的一万守军,起码就能够吞噬四万攻关的护民军。
函谷关自秦以来,早已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龚都突袭函谷关时,守军溃逃,竟然留下了大量的守城物资和部分粮草。
光是他们留下的守城物资,辛评就有把握守上一年。
何况,自从龚都占据函谷关后,每日都在加固函谷关的城防。
按之前的情报,京都城内,只有两万御林军,其他加起来还有近三万御林军,都分散在洛阳八关和京都的外城偃师、河南、谷城、缑氏等处,负责守护京都四周。
也就是说,京都一带,朝廷并没有富裕的兵马。
要调来援军,要么是从南阳调集征南军团的兵马,要么就得从并州、幽州调动兵马。
而南阳的征南军团,除要应对襄随谷地和汉水对面的襄阳刘表军,现在还要应对武关的雍州匡汉军。
至于护民军的征东军团,摩陀岭一战,直接被扬州曹操军设置埋伏歼灭了一个师。目前征东军团要防御大江防线和淮水新息渡口,兵力已经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