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这几位兵部大员,可都是他亲自选的。
这些人在他倒下之后,如果就只能傻打硬攻,毫无谋略,那他可就太失望了。
“奉孝竟敢戏我?”蔡成假装瞪起眼睛,开始调侃郭嘉。
“他哪里只是想戏大帅?”朱儁老神在在地补刀。“他是想炫耀一番。毕竟此策是他所出。”
“哪里是吾所出?诸公及各将军都有参与好不好?”郭嘉有些急了。
不过,郭嘉眼珠一转,语气便缓和了下来,怪异地看着朱儁。
“老将军如此说,可是担心奉孝抢了老将军及众人的功劳?”
朱儁一愣,然后便“哈哈”大笑。“小奉孝思辨之强,老夫不如矣。”
只有蔡琰看着何山,有些委屈地说道:“子让大哥欺瞒于我。”
何山也委屈呀。
“非我想欺瞒昭姬小姐,实乃这是兵部商议的对外说法,我不敢违背。”
何山还不知道“昭姬”已经改为“文姬”,仍然称呼蔡琰为“昭姬小姐”。
“哼,反正就是你骗我,才让我告知公子不实之事。我要在军史上给你记上一笔。”蔡琰威胁着何山。
“到底是怎么回事?”蔡成收起笑容,看向郭嘉问道。
“在制定攻克随县的计划时,众位将军都考虑公子说过:尽可能保留大汉人口。而襄阳、随县守军都是青壮,不想让其折损太多,故定此计。”
“何计?”
“与大帅所想一致:明攻随县,暗取襄阳。虚实相彰,可虚可实。待取襄阳后,随县必降。”
“可襄阳城高墙厚,护城河极宽,并不易取。何况,襄阳未必会向随县派出援军,更有可能将随县兵马撤回襄阳。”
蔡成用目光扫视了一下众人,明显是想知道他们取襄阳的具体作战计划。
“总监察使,汝来为大帅讲述。”郭嘉看了一眼皇甫嵩。
从吃过早餐之后,皇甫嵩便未发一言。
郭嘉那可是人精,生怕皇甫嵩没有存在感,故而让皇甫嵩为蔡成讲述。
皇甫嵩摇了摇头。“自陈仓城下被护民军解围以来,吾发现吾之战术经验,在护民军面前实不值一提。入兵部后,又见子让、志才、奉孝、效起、孝直各个都是机智百出,便立誓不参与军事谋划,只做好总监察使之职。”
蔡成一听,懂了。
这皇甫嵩是在这些东汉末年的大才面前,开始自卑了。
不过想想也是,若论谋略,戏忠、郭嘉、法正,再有一个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管笃,以及一直在总体掌控护民军的何山,哪个不是盖世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