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筋骨,劳其体肤。。。
朱允炆紧随其后,跃跃欲试。
大明皇长孙,不管干什么都要是第一名,种地也不例外!
不过,仅仅是一个早晨。
朱允炆就巴着自己的姑姑,再也不想动弹。
太累了!
连续三个时辰的弯腰,他的腰现在已经直不起来了。
“先生,孤已清楚百姓的疾苦,以后会更加勤政。下午我就不去地里了吧?”
朱允炆闭着眼睛,朝楚文请求道。
睁眼睛也要力气的,还是闭着说话省力气。
“是啊,允炆哪里受过这种苦。”
含山公主看着她侄儿被晒得通红的脸,心里发酸,抱怨道。
“哈?为师都没嫌累,你倒是先叫起来了?再者说,你不想试试我改进的割机吗?”
楚文右手轻锤着腰身,有气无力的说着。
他上午也去了,干的一点不比太孙少!
“而且,下地这种活你要怎么勤政,才会让天下万民种地更省力气?”
又抛了一个问题出来。
“孤,孤会命人更新农具,大力更新!”
朱允炆睁开双眼,用力的挥着右手。
他以前完全没把农具这种事情放在心上的。
原先认为,治国不就是爱惜百姓,平衡朝堂嘛。
方孝孺师傅们教导的忠君爱国的思想,不是能更好的统治天下嘛。
但是,现在仔细想想,爱惜百姓,怎么爱惜?
轻徭薄赋?
每个朝代都在倡导的,但是没有哪个朝代真的能做到。
但是,改进农具,节省人力,就像先生一样发明制作各种工具。
如果能省一半力的话,那也是了不得的进步!
朱允炆连忙正襟危坐,仔细思考。
越想越觉得,他低估了农具在百姓中的作用。
朝堂也把匠人的地位压的过低。
想到这里,他望向楚文,认真的说道。
“先生,下午一定要让孤试一试那新式割机,看看到底能省出多少力气。”
楚文微笑颔首。
“楚大人,怎么连农具也会做?你真的是翰林吗?”
含山公主早已对楚文事事精通有着疑惑。
他重视粮种,发现了亩产两千斤的红薯。
他重视农业,发明省力的割机和打谷机。
他还练剑习武,他真的是读孔孟之道的读书人吗?
朱允炆也是一脸好奇的看着楚文。
皇爷爷眼光就是出色,一眼就指定楚先生作为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