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姿态悠闲,端起茶盏,浅尝一口,幽幽道:
“要不是为了考科举,谁喜欢读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章。”
噗嗤~!
却是含山公主笑出了口。
常听说书生多是道貌岸然之辈。
没想到楚文楚大人,是如此。。。。。。与众不同!
朱允炆也是睁大双眼,有些呆住。
“太阳没那么毒了,去黄木匠家吧!”
楚文起身,整理下衣衫,语气有些沉重的开口。
刚才聊到读书人的时候,忽然就想起黄木匠。
黄木匠,是安田村唯一的匠户。
匠户的意思,是一户为工匠,全家老幼都要参加工艺制作,而且是世代相继,地位低下。
这就是大明朝的“匠户制”!
明朝的工匠户籍数大概有十多万,工匠人数有百万之巨。
他们为官府做工都是免费的。
称作服徭役。
工匠们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没有上升空间,没有奖励制度,没有工钱。
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当官。
这么说吧,你是工匠,你儿子就必须是工匠,不能务农,不能经商,更不能当小吏,别说官了。你儿子的儿子也是,世世代代,只要大明朝存在,你的子子孙孙都是!
这样的工匠制度,毫无意外,造就的是明朝的工匠创新精神极其低下。
就以明朝的火器发展来看。
现在就有的三眼火铳,工艺并不复杂,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直到明朝末年,三眼火铳还在用!
两百多年间,王朝的最新武器,没有任何变化!
这在现代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可见朱家的统治者是忽视了多么庞大的一股力量。
不,应该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
楚文脑海中略过一个又一个关于工匠的念头。
他一定要为这个时代的工匠做些什么。
就从黄木匠家开始吧。
黄木匠家住在村子东头,走过去不到一刻钟。
他家的屋子也是茅草屋,看上去和普通的农户没有什么区别。
院子就是用篱笆简单围起来的。
三人一到,在院子里忙活的黄木匠就看到了。
“公子,小姐,你们来了!”
“割机我已经做好了,我拿出来,您们稍等”
黄木匠满是皱纹的脸上,瞬间堆满笑意。
打了声招呼,就跑向屋内。
不过片刻,就搬出一个高一米左右的木架子过来。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