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凝此人热衷拉帮结伙,在政治舞台上频频露脸,对带兵打仗却是一窍不通。梁军突然出击,赵匡凝竟然毫无准备。
杨师厚是沙场宿将,一出手便是重拳,揍得赵匡凝鼻青脸肿。转眼之间,杨师厚已连下唐、邓、复、郢、随、均、房等七州,大军直达汉水北岸。
眼见属地大半被夺,赵匡凝这才回过神来,匆匆忙忙从襄州(今湖北襄阳市)带了二万人赶到汉水南岸建立防御阵地。
赵匡凝的部队还在乱哄哄扎营设防之时,朱温已经赶到了汉水前。永远都比对手快一步,永远都要在第一线亲自指挥,这是朱温数十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他深知,每一次疏忽和失误都可能给自己的军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只要可能,他希望能战必躬亲。
朱温带着杨师厚,纵马顺着平坦的江岸缓缓前行。他锐利的目光划过湍急的江面,端详着这里的地形和水势,良久,又抬起头遥望对岸。
&ldo;就在此渡河!过河之后杨将军必马不停蹄,直奔襄州!&rdo;朱温以马鞭指了指松软的江岸,笑了笑:&ldo;赵匡凝那点斤两,必不是杨将军对手。&rdo;
第二天,杨师厚的军队聚集到朱温指定的阴谷江口,开始大举造桥。短短一天时间,数座浮桥便告完成,数万梁军蜂拥渡过汉水。
赵匡凝的军队还在汉水南岸与朱温对峙,根本没想到杨师厚的主力已经渡过汉水,直扑自己的老巢襄州。
眼见后路被抄,大本营不保,赵匡凝毫无应对之法,只好向襄州方向仓皇退却。
料敌在先的杨师厚见调动对手成功,佯围襄州,主力则伏于半路截杀。赵匡凝的军队在匆忙逃跑之时突然遭到攻击,顿时大乱。梁军不依不饶,乘势追杀,襄州军大败,被杀一万多人。
赵匡凝好不容易突出重围,连襄州城也不敢呆了,下令焚城,自己则乘乱逃跑。这一跑便一溜烟跑到了淮南,投靠杨行密这棵大树。
而此时,朱温正得意洋洋地和众将乘船渡过汉水。
他仍然牢牢控制着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着天下的命运。望着滔滔汉水,朱温又一次变得意气风发。
夺下襄州之后,梁军继续南下,又攻荆州。荆南节度使赵匡明是赵匡凝的弟弟,见自己老哥一败涂地,亡命他乡,索性也弃城而逃,跑到了蜀地避难。
出兵不过旬月,梁军席卷数千里,将山南东道九州之地悉数夺入囊中。
是年十一月,在李振等人的策划下,傀儡皇帝李拀被迫任命朱温为相国,总管百官。同时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武昭、武定、泰宁、平卢、匡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合并为魏国,进封朱温为魏王,还特赐他皇帝才能享用的九锡之礼。
李拀远远低估了朱温的野心。他这一巴掌没有拍到朱温的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朱温现在只对一件事感兴趣:当皇帝。傀儡皇帝的封赏已是唐王朝拿得出手的全部家当,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断然拒绝。
这是一种态度,更是赤裸裸的威胁。你们的所有东西我都不敢兴趣,除了皇位。
既然你这么不懂事,我就再敲打敲打你。朱温冷笑着。
朱温又把目光投向了淮南。
除了李克用,盘踞淮南的杨行密是最顽固最不听话的一个。上次大举南征,因为庞师古的愚蠢,导致梁军全军覆没。这些年来,淮南军一直在边境给他制造麻烦。现在刚刚平定荆襄,正好一鼓作气,荡平淮南。
听到朱温即将东征的消息,敬翔大急,赶紧跑去劝阻道:&ldo;我军出师以来,不过一个月,便击败两个节度使,开拓疆土上千里。如今天下无不震服。主公应该珍惜目前的威望,不如暂且回军休整,时机成熟再攻淮南不迟。&rdo;
一向对敬翔言听计从的朱温勃然大怒。敬翔不知道,张惠死后,朱温已经变了。他变得更加浮躁,更加自负,更加急于求成。
生命如此脆弱,他曾经拥有的东西正在一件件离他而去。他不能再等了。如果还有梦想的话,登上权力之巅,享受万众归一的山呼海啸是他现在仅存的梦想。
把敬翔骂得狗血淋头之后,朱温亲率大军浩浩荡荡从襄州出发,东进淮南。
但让朱温意外的是,东征以来,他的所有好运气仿佛转眼之间全都离他而去。出兵第二天,大雨倾泻而来,像魔鬼一般死死地缠住了他的军队。
梁军刚刚结束了荆襄地区的作战,没有得到休整。现在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大军更加疲惫。最难过的是,天已入冬,越往东走,气候越寒冷。梁军仓促出征,准备不足,士兵们普遍还没有换上冬装,一个个被冻得够呛。仗还没开打,梁军的战斗力已丧失了一半。
朱温忧心忡忡。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士气,让他不由得想起庞师古当年的遭遇。
他开始怀疑起命运来。莫非淮南真的是自己的不祥之地,真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征服的地方?
梁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到达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光州城并不大,守军也不多。但守将柴再用是个能人。他一眼就看出梁军虽多,已是强弩之末,不能持久。在柴再用的坚守下,梁军毫无办法,屡攻屡败。
小小一个光州攻不下来,朱温脸上挂不住了。他毕竟是军事大行家,知道将大军困于孤城之下极为危险。于是干脆放弃光州,绕道继续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