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莫名的悲伤突然涌上朱友珪的心头,他看着被自己亲手杀死的父亲,泪流满面。
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温被刺身亡,时年六十一岁。次年,朱友珪为禁军所杀,朱友贞继位,是为梁末帝。顾名思义,朱友贞将成为后梁王朝最后的皇帝。十年之后,李存勖率军攻陷汴州,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五代进入了第二个王朝‐‐后唐。
当人们跪倒在地,对着中原的新主人山呼万岁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记得那个发迹于唐末乱世的浑小子。
六十多年前,那个年轻人正在萧县的田间飞奔。蓝天、白云、金黄色的麦浪翻腾,温柔的风拂过他年轻而狂乱的脸庞,一位红衣女子正远远地望着他,露出妩媚的微笑。
再残酷的历史背后,也有纯真的情怀,或者说,曾经有过。
(第一卷完)
五代刀锋2李存勖:王者的迷失
序
五代十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混乱,而又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终结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最骄傲的唐王朝,却无法终结晚唐藩镇割据留下的战火与杀戮;这个时代崇尚武力与强权,文官政治遭清洗,儒家传统被抛弃,却开启了一个重文轻武、提倡儒学、文化繁荣、文官制度几近巅峰的宋王朝。同样是乱世,但这个时代似乎没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直至三足鼎立的精彩与权谋,也缺乏南北朝的历史舞台上那股直冲霄汉的苍莽英雄之气,这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印象,好像只有连绵不绝的战争与无处不在的阴谋和背叛。
但我们站在时间的高地,回头俯瞰那段五十余年的历史,在漆黑一片的混乱与血腥中,仍然可以窥见那个年代人们内心闪耀着的星星点点。在一个极端的时代里,我们往往会看到最丑恶的人心,然而也能发现最美好的人性。而在身居皇位的那些历史人物身上,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被放大了,他们的行为将与那个时代发生共振,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甚至能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
这些人当中,不能不提到代表那个时代的三位主角:梁太祖朱温、唐庄宗李存勖、周世宗柴荣。五代史中的这三位皇帝,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与特质,却同样书写了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同样做到了君临天下,却同样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结束。他们身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问号。
朱温以白手起家,成功演绎草根逆袭。他削平诸藩,结束了中原的混乱局面,曾是众望所归重塑大唐盛世的第一人选,他在军事与政治上的才干让众多帝王自叹弗如,他和张惠的爱情与婚姻更成为一段佳话;但他的后半生却陷入疯狂的欲望而无力自拔,他的行为一次次挑战道德与伦理的底线。为什么他能战胜众多的对手,能成就强悍的敌国,却最终敌不过自己的心魔?
李存勖,似乎具备了一切天才的特质。少年成名,勇于决断,用兵如神,智勇双全,他甚至还精通音律,雅好辞赋,文采昭然。但在他终于完成父亲托付的重任,扫灭强敌称帝建国之后,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最终身败名裂身首异处。到底是什么,让少年天才在一飞冲天后骤然坠落,成为史学家们扼腕叹息的&ldo;半截英雄&rdo;?
柴荣,弃商从戎,勤于政事,不爱其身而爱民;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被后人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但当他正要洗雪燕云十六州的毕生之恨时,却突然英年早逝。他的理想主义情怀与完美主义精神令他像古希腊悲剧里的英雄,千百年来令无数读史者神伤感怀。这位曾经豪言&ldo;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rdo;的一代英主,为何在位仅短短五年便倒在了万众瞩目的北伐之路上?
历史总是有很多种读法,有人读出了兵法权谋,有人读出了社会变迁,有人读出了家族兴亡,而我,却更想去读一读他们的内心。这三位对那个时代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身上那些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的特质糅杂而成的性格,又对他们的命运和那个时代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卷讲到朱温与死对头李克用的缠斗,但最终毁掉朱温一手建立的后梁王朝的人并不是李克用,而是他的儿子李存勖。这位顶着父亲李克用的王者光环入世的年轻人,一战成名,惊艳天下。更厉害的是,他如&ldo;战神&rdo;般愈战愈强,在其巅峰之时,&ldo;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rdo;。在五代历史上,他是最接近于统一天下的那个人。但这样一位战争天才,最爱的却不是战场,而是诗词歌赋,是狩猎听曲,他的生花妙笔下甚至创造了著名的词牌&ldo;如梦令&rdo;。他的性格宛如硬币的两面,一面豪气云天,一面风花雪月。而这样一个豪气与才情并存的天才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亲手建立的后唐帝国不仅没能再现大唐盛世,反而在登基仅仅三年之后便&ldo;身死国灭,为天下笑。&rdo;
李存勖的人生是悲剧,更是误会。在父亲李克用病死之前,他从未真正拥有过自己的人生,他就像被精心打造的模板,只为了做一个合格的统帅。李克用临死前交给他的三支箭更如沉重的十字架,令他不得不压抑另一个自己,负重前行。而当他卸下父亲留给他的沉重负担,企图做回自己的时候,却骤然迷失在他所期待的人生里。李存勖从未真正关心过天下,他关心的只有自己。命运把他放到了那个时代的中央,不过是历史的误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