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邺都,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rdo;李存勖仰天怒喝。
数天前的那个夜晚,李嗣源大步走出了他的军帐。他面前是数千情绪激动,面目扭曲的士兵,个个举着明晃晃的刀枪,正急不可耐地向自己逼来。李嗣源面无惧色地看着这些气焰嚣张的乱兵,指着领头的一个将领,厉声斥问:&ldo;你们想干什么?&rdo;李嗣源不认识这个人,但这些人却不会不认识大名鼎鼎的李嗣源。在这些士兵们心目中,李嗣源几乎成了沙陀猛将的代名词。李存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李嗣源却完全不同。战契丹,破刘鄩,袭郓州,夺中原,每一战,李嗣源都会与他们同生共死。战场下,李嗣源更待兵如子,以至于许多部下都把他看成兄长和父亲,宁愿为他战死沙场。
李嗣源厉声喝问下,这些士兵立即丢下刀枪,齐刷刷跪倒在地。领头将领声泪俱下道:&ldo;李将军,将士们跟随主上已有十年,死的死,残的残,历经百战方才夺得了半壁天下。没想到主上忘恩负义,欺凌士卒,逼得蜀中、贝州的士卒们纷纷造反。您想想,坚守邺都的士兵们不过想回家而已,却遭到重兵围剿,主上还宣称攻下城后,要把魏博的军队全部坑杀。将军,魏博士兵和我们都是共过生死的兄弟,岂能这样自相残杀?&rdo;
这席话说得入情入理,掷地有声,李嗣源不禁默然。听说不久前在蜀中叛乱的李绍琛被杀之前曾说:&ldo;郭崇韬功劳天下第一,仍然被无罪灭族,象你我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保全性命呢?反固然是死,回到朝廷一样是死!&rdo;郭崇韬、李绍琛如此,我李嗣源又岂能独存?
见李嗣源默然不语。众将领又齐声道:&ldo;请李将军为我们作主,带领大家和城里的守军联合起来,击退朝廷军队,在河北称帝,独霸一方,岂不快哉!&rdo;此言一出,众人更是群情汹涌,纷纷附和。李嗣源脸色大变,抑制不住的激动猛然击打着他的心脏。这,难道就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个转折之时?
&ldo;父亲,机不可失,失不再来。&rdo;李从珂附耳密语。
李嗣源猛然回过神。他把手一挥,故意大声道:&ldo;罢了,罢了!你们不听我的话,任你们随便干,我自回京师,向皇上谢罪!&rdo;一听李嗣源要走,众军士哪里肯依,纷纷举刀上前,围住李嗣源大呼:&ldo;洛阳城中那些人都是虎狼之辈,李将军一走,我们必然全都死无葬身之地!您不能走,要走带我们一起走!&rdo;群情汹涌之下,李嗣源就这样被裹挟着进了邺都城。城内城外的变军会合一处,士气大振。
邺都城南的李绍荣正眼巴巴地等着李嗣源带着他那支著名的虎狼之师来解救自己,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李嗣源进城与变军狂欢的消息。吓得魂飞魄散的李绍荣连夜退到卫州,同时差人向洛阳送信,把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急报李存勖。
邺都城中的狂欢并没有持续多久。冷静下来的李嗣源意识到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夜之间,他背叛了义父李克用建立的那个王朝和那个家族,即将与他那又恨又怕的义弟李存勖刀兵相见。从未有过的寒意袭上这个沙陀人的心头。即使在那个血腥幽暗的山谷与传说中的耶律阿保机狭路相逢,他也未曾有过这样的战栗。
石敬塘推门而入,见到了如雕像般端坐在黑暗中的李嗣源。&ldo;我思虑良久,实在做不出叛逆之事。今日为乱兵所迫,实非我本意。我决定明日就回藩镇去,上奏皇上,陈明原委,请求治罪。&rdo;李嗣源静静地说。
&ldo;哈哈,哈哈哈……&rdo;石敬塘仰天大笑,前仰后合,几乎站立不稳。
李嗣源怒道:&ldo;你有话就说,何故如此失态?&rdo;
&ldo;将军一世英明,今日却糊涂透顶!岂有在外领兵,部下兵变,主将却没事的道理?今日之事,乃是天意!李存勖、刘玉娘早已声名狼藉,天下百姓无不恨之入骨。为先王清除无道之君,挽救社稷,又谈何叛逆?成大事者,绝不能拘泥小节,犹豫不决更是兵家大忌。在下看来,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可走!&rdo;
&ldo;哪条路?&rdo;
&ldo;趁势南下,问鼎中原!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这是天下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rdo;
石敬塘这席话如醍醐灌顶,令李嗣源彻底醒悟。不管他愿不愿意,他已经被时局的狂流裹挟着,抛向了未知的对岸。那里或许是鲜血淋漓,或许是无上荣光。
当李存勖正坐困洛阳,极力想弄清邺都城外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石敬塘的骑兵已经风驰电掣地扑向了毫无防备的汴州城。李嗣源则一边派使者赶赴洛阳,不断释放烟幕弹,一边率军从魏州南下。消息一出,河朔各州县群起响应,各路军队如河流汇海,不断加入李嗣源的队伍。李嗣源声威大盛。
926年三月,早已在河朔站不住脚的李绍荣逃回洛阳,李存勖终于得到了李嗣源叛变的确切消息。更令他震惊的是,李嗣源正准备像对付当年的后梁一样对付他,石敬塘的骑兵正急速扑向汴州,如果汴州沦陷,整个中原都将不保。事已至此,李存勖只能亲征,与他最忌惮的义兄来一场生死对决。
处于战争漩涡中心的汴州城陷入一片混乱。汴州知州孔循左勾右搭,一边派人上表,恭迎皇帝亲征,一面却偷偷送信给李嗣源,信里说得非常直白:&ldo;现在这个情况,谁先到,谁就是汴州之主!&rdo;孔循还是远远低估了汴州的重大意义。这种时候,谁先得到居天下之中的汴州,谁就能问鼎中原,甚至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