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刀锋5s > 第276章(第1页)

第276章(第1页)

柴荣知道,攻灭北汉的最好机会已经失去。赵匡胤等人固然英勇,但眼前正在上演与当年后梁围攻太原时极为相似的场景。而那一次,朱温在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彻底崩盘。现在北线受挫,雨季又到,如果再拖下去,辽军一旦突破忻州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再愚蠢也不能拿自己的家底去做毫无意义的赌博。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意气用事。

在众将面前,柴荣宣布了退兵的决定。&ldo;平定天下,终非一朝一夕之功。高平一战,我军大获全胜,重创刘崇主力,已成就大功。如今河东已成弹丸之地,迟早为我所有。雨季已至,将士疲惫,补给困难,再战已无益。&rdo;柴荣如是说。

没有人反对。虽然不甘心,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只是军民加在一起数十万之众,要顺利撤退却是一件难事。五十三年前,后梁大将氏叔琮以重兵围攻太原,不克。撤军时,急于脱离苦海的氏叔琮甚至来不及等狙击线成型,就率领大军匆忙撤退。结果在河东铁骑的追杀下,撤军最终变成了一场大溃败,梁军死伤惨重,甚至连重镇潞州也差点丢掉。柴荣当然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面对皇帝的担心,大将药元福提出,愿意以本部军马列阵断后,阻击追兵,掩护大军撤退。以一己之力独挡追兵,为全师断后,这样的任务换一个人柴荣或许不敢轻信,但对药元福的毛遂自荐,柴荣却非常放心。

要论后周军中最擅打硬仗的将领,药元福首当其冲。他在后梁名将王檀部下从军时,便以勇猛著称。后晋开运年间,面对大举入侵的契丹军队,时任千牛卫将军的药元福屡屡上演以弱击强,以一敌十的惊人表现。后汉乾佑年间,药元福奉命讨伐凤翔军阀王景崇,当时后蜀数万人马来援,兵力不济的后汉军队眼看就要崩溃,药元福领数百名精骑发动反击,战局顿时逆转。这一战,药元福一路追杀至大散关,歼敌三千余人。蜀中军人一听药元福的大名,无不心惊胆战。

而最令柴荣印象深刻的当属三年前的晋州之战。当时刘崇兵败,连夜遁逃,药元福强烈要求带兵追赶,一举攻入北汉,但因主将王峻强行阻止而作罢。后来郭威曾对柴荣感叹:&ldo;去年刘崇之遁,若从药元福之言,则无边患矣!&rdo;药元福不仅有勇,更有谋略与担当。让这员猛将领兵断后,再合适也不过。

柴荣下令,药元福领兵断后,大军分路撤回中原,同时又急诏困守忻州的符彦卿、张永德退兵。是年六月,后周军主动撤围,向潞州方向撤退。一直挨打的刘崇终于找到了复仇的机会,他派使者急召辽军南下,同时组织人马,出城追杀。

太原城外,药元福的军队严阵以待,与北汉追兵展开了殊死拼杀。药元福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面对北汉追兵狂风骤雨般的疯狂进攻,他的军队屹立不倒,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数十万大军要做到依序撤退,谈何容易。虽然作了周密的准备,撤军命令一下,许多军队很快脱离了预定的撤退路线,互相争抢道路,陷入了混乱与溃散。

太原城下,一排又一排后周士兵倒在了敌军的箭雨之下,药元福和他的士兵们依然在奋力死战。

柴荣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黯然南行。他的身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那是自己的士兵在焚烧来不及运走的数十万担军粮。半个中原的老百姓辛苦积攒,数十万民伕长途跋涉才运到太原城下的粮食就这样瞬间化为灰烬。胜利曾经触手可及,但现在他却不得不放弃即将得到的一切。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会有侥幸得来的成功,即使暂时有,也会很快会遭到血淋淋的报复。

全身浴血的药元福疲惫地挺起身子,他的目光越过堆积如山的尸体,看着凶狠的北汉士兵带着不甘的表情悻悻退去。在他的拼死阻击之下,柴荣终于实现了全师而退。

但刘崇显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后周退兵之后,北汉立即展开全线反击。代州、忻州等州县很快又落入北汉之手。

柴荣登基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就此结束。细观这一战的进程,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面对北汉政权咄咄逼人的进攻,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刘崇与柴荣,太原与开封,现实的仇恨与历史的恩怨诡异地纠缠在一起,两个对手开始了面对面的对决。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对决的高潮来得如此之快。高平会战,柴荣在兵力和局面并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力挽危局,反败为胜,重创北汉军主力。之后,柴荣乘胜反攻河东。在数十万后周大军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之后,北汉几乎全境沦陷,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但最终,太原城坚固的高墙和契丹骑兵彪悍的战斗力救了刘崇。柴荣一战而定河东的企图化为泡影。

虽然这场对决虎头蛇尾,但对柴荣而言,这一战对他的意义却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高平之战的胜利如同一顶无形的皇冠,让刚刚登基的柴荣拥有了炫目的光环,更硬生生扇了以冯道为代表的质疑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也许是为了印证这一点,就在高平大胜之后,年过七旬的冯道患病去世。至此,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敢公开挑战柴荣的权威。

而和潞州大捷后信心爆棚的李存勖不同,柴荣更具有反思精神。后周军队在战役进程中不稳定的表现让柴荣看到了对未来的隐忧。他明白,以后周目前的实力,要想平天下,还远远不够。正是这一战之后,柴荣开始了他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全面革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