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对当下心情复杂的柴荣而言,他自然不会想到,很多年之后,高平之战会成为一个王朝崛起的序曲;他当然更不会想到,在很多人眼里,这场战役甚至被视为在他之后的那个宋王朝诞生的开始。很多事情的意义,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发酵,最终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14 平边之策
太原城外大雨连绵,开封城中却阳光灿烂。柴荣身披高平大捷的光环,带着他的大军回到了京城。滋德殿外,柴荣终于松弛了紧绷的肌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伊人红妆,款款而立,那正是他的符皇后。在最失落的时候,柴荣曾经感到过寒冷彻骨的寂寞与孤独。而现在,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在某个地方静静等着你归来的那个人。
清冷的夜里,柴荣与符皇后并肩而立,望着满天繁星。星光沐浴在两人的身上,那一刻,柴荣的心里从未有过的平静。或许,远离喧嚣与杀戮,跳出现实的迷局,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一颗流星划过天幕,拖着闪亮的尾巴,转瞬即逝。
&ldo;人生百年,如同这颗流星,转瞬即逝。如果能造福苍生,照亮黑暗,做一颗流星也未尝不可。&rdo;柴荣忽然叹道。
&ldo;是啊,人过这一生不易,却也不难。但如果能给人们留下点什么,那才叫完整吧。&rdo;符皇后轻声应道。
柴荣若有所思的转过头,女人的双眸在星光下熠熠生辉。她说得很对,父亲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中原,我又能为这个天下留下些什么呢?
第二天,一纸特别的诏令下达朝野。在这份诏书中,柴荣的急切与反思跃然纸上。他诚恳地说:&ldo;朕对朝中各位公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如果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凭什么来发现大家的能力与才华呢?又怎么能做到量才而用呢?&rdo;接着,柴荣又语重心长地要求,今后各级官吏,不分官职大小,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向朝廷呈报。
此诏一出,朝野上下为之震动。唐亡以来,历代王朝以武力立国,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割据者们看重的是对权力的绝对控制,看重的是臣子们的忠诚,政治空气极其封闭紧张。如今大胜之后,柴荣竟主动提出不分贵贱,广开言路,采言纳贤,实在令群臣鼓舞。
也许是发现大家对畅所欲言还有顾虑,柴荣干脆主动出击,出了个&ldo;命题作文&rdo;。朝堂上,柴荣当众宣布:&ldo;朕经常思考治国方略,彻夜难眠,寝食不安,但毕竟孤掌难鸣,至今很多事都没有得到要领。你们都是我最信任的股肱之臣,今天我就出两个题目,一个叫《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个叫《开边策》,你们好好思考,畅所欲言,写好了呈上来,朕将逐一认真阅览。&rdo;
这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历史瞬间。这位年轻的皇帝,竟要沙里淘金,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发现人才,碰撞思想。
皇帝下令,众人哪敢不从。各位大臣回去之后,苦思冥想,各显神通。很快,一大叠奏章呈了上来。柴荣如获至宝,连夜批阅。夜已经很深,但柴荣却丝毫感觉不到疲倦。这是一次成功的头脑风暴,这么多人的灵感与才华在柴荣的脑海中激荡,令他心潮起伏,不能自抑。
眼前出现了王朴的名字,这是时任比部郎中(刑部官职)的王朴撰写的《平边策》。对这个人,柴荣并不陌生。还在他外镇澶州时,王朴就在身边做掌书记。柴荣回京做开封府尹,谁都可以不带,一定要带上王朴,让他在身边作右拾遗。柴荣如此欣赏信赖王朴,当然不是因为他懂数术,会算卦,而是因为他的见识、机敏与才华。见到王朴的文章,柴荣精神一振,他要好好看看,这个大才子会有什么高论。
&ldo;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rdo;果然出手不凡,王朴没有半句空话,直击要害,很快引起了柴荣的强烈兴趣。长期在柴荣身边的王朴当然知道这位皇帝内心深处的秘密。燕云十六州,是柴荣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所以他大胆地开宗明义:要想收取失地,首先要探究丧师失地的原因。
&ldo;历朝历代丧失国土时,莫不是因为君主昏庸,臣子奸邪,军队骄横,百姓穷困,奸人乱党把持朝政,强将武夫横行霸道。这些恶疾由小变大,积微成著,终于酿成恶果。&rdo;王朴把丧失国土的原因娓娓道来,句句见血。
&ldo;所以,如今要收取失地,只不过反其道而行之罢了!&rdo;历数前朝种种弊端之后,王朴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王朴接着阐述道:&ldo;用贤人废奸人,可以收罗人材;施恩泽讲诚信,可以团结人心;赏功劳罚罪过,可以凝聚力量;去奢侈倡节俭,可以积累财富;爱惜民力,减少赋税,可以让百姓富足。等到群贤毕集,政事理顺,财用充足,士民归附,然后起兵,功无不成矣!&rdo;
冷静的分析之后,王朴突然开始煽情,在短短的文字间为柴荣描绘了一幅热血沸腾的图景:&ldo;那时候,则知其情状者愿为间谍,知其山川者愿为乡导,民心既归,天意必从矣!&rdo;
柴荣抬起头,深深地吸了口气。如果真如王朴所言,起兵之时,天下归附,人心所向,甚至&ldo;知其情状者愿为间谍,知其山川者愿为乡导&rdo;,这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他不由得想起高平之战后,自己率军攻入北汉境内亲眼所见的那些场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老百姓们挤在路边,拿出自己仅有的那点东西,欢天喜地地迎接后周军队前来解救他们。如果真能做到王朴说的那些,全天下都出现这样的场面又何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