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此事,柴荣感慨万千。他对左右大臣说:&ldo;朕并非什么圣人,却也能辨明一桩所谓的疑案。看来并不是判案有多难,难在各级官员坚持良心,坚持法律。从今以后,朕必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rdo;众人听了,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却想,&ldo;因怒刑人,因喜赏人&rdo;,这对皇帝而言简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柴荣也不过说说而已。既然权倾天下,谁还愿意自己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呢?大臣们远远低估了柴荣的决心。他当然不是说说而已。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柴荣听从范质的建议,下诏重修刑律,编定《显德刑律统类》(史称《大周刑统》)。在范质的主持下,历时一年,大功告成,《大周刑统》于第二年正式颁布施行。经过了混乱的五代,在唐朝法律制度已破坏殆尽之时,《大周刑统》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一大进步。五年之后的宋建隆四年,《宋刑统》问世,奠定了宋王朝的刑律体系。但人们不要忘记,这部因成为历史上首部刊印颁行的法律而名垂青史的法典,毫无疑问是受了那部只有短短五年生命的《大周刑统》的影响。而柴荣那句载入史册的&ldo;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rdo;,更让人看到了他鲜明的法治思想,令后世无数的史学家感叹不已。
登基短短一年,柴荣以惊人的精力,四面出击,全面革新,事必躬亲,令朝野震惊。以至于当时在河南府任推官的高锡上书劝谏道:&ldo;天下四海之大,日常政务之多,即使是尧、舜那样的圣君也无法事必躬亲,如今陛下竟然全部亲自处理。但天下人却并不会认为陛下有多么聪明智慧,反而会说您狭隘多疑,不相信群臣。陛下只需选贤用能,赏功罚过,天下何愁不能太平!何必亲自处理那些低贱的事务,而丢掉为政的根本呢?&rdo;看了如此尖锐的劝谏,柴荣只能苦笑而已。
高锡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又有谁能明白他心里的急切与焦虑。天下破碎,民不聊生,外部威胁更是日益严重。赏功罚过,说得如此轻松,但内忧外患的天下还经得起任何的失败与错误吗?一旦不慎,中原随时都可能遭到灭顶之灾。柴荣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人们怎么想,怎么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天下。
或许,一个心怀天下的完美主义者,永远都只能孤独地战斗。
第四章 舍身为民
柴荣以旺盛的精力和惊人的效率推动着后周王朝的全面革新,一系列连珠炮般的变革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天下百姓,他就像勇敢地扑向火焰的灯蛾,就算面对再多的非议和责难,他都义无反顾,绝不退缩。
17 农夫与蚕妇
革新全面启动,一发而不可收。在柴荣的全力推动下,受尽苦难的中原出现了难得的复兴迹象。但后周王朝大刀阔斧的革新并没有引起其他割据势力多大的注意。在历史即将出现转折之时,高坐在权力之巅的军阀们并没有意识到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十一月,在高平之战中遭受重创的北汉皇帝刘崇带着大仇未报的怨恨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他的次子刘钧接过皇位,继续统治已被压缩得只剩弹丸之地的河东。刘钧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契丹报丧,向他必须继续倚靠的契丹皇帝表达百分之百的谦卑。&ldo;睡王&rdo;也不客气,在回诏中直接称呼他为&ldo;儿皇帝&rdo;,压根没把这北汉的新皇帝放在眼里。
被迫向契丹人卑躬屈膝的刘钧虽然觉得憋屈,但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也只能忍气吞声,埋头搞发展。刘钧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一改父亲那种急于复仇的心态,在对后周战略上转为守势,任用著名隐士&ldo;抱腹山人&rdo;郭无为为相,把精力转向国内治理。
而在江淮之滨,中原的老对手南唐正做着自己的盛世大梦。南唐中主李璟继位后,靠着祖宗留下的老底子,大规模对外用兵,先后消灭了邻近的闽、南楚二国,疆土之广阔达到了南唐建国以来的顶峰。军事上的成就让李璟觉得自己统治下的南唐正处于煌煌盛世。于是,这位志得意满的国主把注意力转向享受这个难得的太平盛世。曾创作出&ldo;小楼吹彻玉笙寒&rdo;这样千古名句的李璟多才多艺,诗词更是一绝。李璟整日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人饮宴赋诗,夜夜笙歌。在李璟的示范带领下,南唐官场声色犬马,一派奢靡之风。至今,我们还可以从那副国宝级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一窥其貌。
而在那个号称天府之国的盆地里,后蜀皇帝孟昶同样觉得自己正处于人生的巅峰。孟昶从父亲孟知祥手中接过皇位之后,展现了极强的政治手腕。他首先铲除了张业、王处回、赵廷隐等前朝旧臣,把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接着,孟昶又把眼光投向了秦、成、阶、凤等四州。这四个州是当年前蜀皇帝王建乘火打劫,从岐王李茂贞手里硬抢过来的肥肉。后来孟知祥在蜀地兵变,建立后蜀,但这四个州却倒向了中原王朝。孟昶做梦都想恢复当年前蜀的疆域,把势力重新扩张到大散关一带。不久,契丹大举南侵,攻灭后晋,中原一片混乱。孟昶乘机出兵,把秦、成、阶、凤等四个州悉数纳入囊中。公元950年,志得意满的孟昶自称&ldo;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rdo;。在孟昶看来,他已经创造了超越父亲的辉煌帝业,能守住这份家业便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