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刀锋5s > 第294章(第1页)

第294章(第1页)

柴荣摇摇头:&ldo;如今想来,朕却并不后悔当年背井离乡,游走四方的日子。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但在朕看来,如今,我们这巴不得这样的人更多些!&rdo;柴荣又问:&ldo;朕问你们,如今之天下,最为富庶的是哪里?&rdo;&ldo;臣观之,如今天下,最为富庶之地不过岭南、楚地。&rdo;魏仁浦毫不犹豫地答道。柴荣点点头。&ldo;没错。岭南刘龚出自富商之家,割据之后,西到黔蜀,南及海外,四处通商通贸。以致岭北商贾至南海者,往来于岭南,络绎不绝。到如今,已号称内足自富,外抗中原。而楚地马氏一脉,更是置身中原战事之外,养士息民,所谓&lso;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rso;,商贾之盛,远超中原。&rdo;说到此处,柴荣抬起头,仰望北方,长叹道:&ldo;朕常常想,契丹一族,兴盛已久。当年连李存勖那样的不世枭雄都要敬其三分。而如今之契丹,辖地千里,兵马更盛,又与河东勾连一气,对中原虎视眈眈。此患不除,迟早会酿成巨祸!&rdo;

在赵匡胤听来,柴荣的话振聋发聩,句句震动心魄。他自从军以来,跟随郭威、柴荣东征西讨,多次与契丹骑兵生死相博,更亲眼见到了契丹人入侵中原之后的烧杀劫掠。正如柴荣所言,当今中原看似恢复了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特别是北方辽国,以燕云十六州为基地,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再次南侵的准备。

&ldo;与契丹一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成。必须要有当年汉武帝以倾国之力长驱痛击匈奴的气魄与实力。但如今中原疲敝,百姓穷困,国库空虚,财力衰竭,虽面临与当年汉匈对峙相似的危局,却无大汉之国力。如再不以非常之法,大兴商贸,广扩财源,强盛国力,又如何与契丹争胜?我扩建新城,疏通运河,绝非好大喜功,更不是奢侈享乐,而是要让中原成为新的岭南,新的楚地,聚集天下财物,广招当世英豪,为他日扫平北患打下基础!&rdo;

赵匡胤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的剑柄。扫平北患,再现当年强汉之盛世,这不禁令他心潮澎湃。他现在才明白,柴荣力排众议,亲力亲为,打造禁军,广纳人才,治理水患,修筑新城,毁佛铸钱,大兴商贸,所有这些,都是他宏大计划的一部分。柴荣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他看似急不可耐,实则深思熟虑地落下每一颗棋子。

柴荣忽然想起一事,又问道:&ldo;当年先帝定都开封之时,曾有人建议迁都长安,说那是汉、唐二朝的龙兴之地,风水好。又说开封城地处平原,一旦有事,周围无险可守。你们觉得呢?&rdo;

王朴对柴荣的想法已了然于胸,当即答道:&ldo;开封地处天下之中,又有汴水与运河相接,可达黄、淮,连同齐鲁。陛下正可以此为地利,依赖水利漕运之便,网罗天下客商,聚集天下财物,以成大业。之前,我已经按陛下的意思,在汴水两岸预留用地,由百姓自行营造商铺货站,邸店住宿。我想,大功告成之日,京城之面貌必将焕然一新……&rdo;

听到这里,柴荣的眼里忽然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ldo;王爱卿曾说朕尚有三十年之寿。只是人之生死,只在旦夕之间,又哪里是人力可以预测的?朕只希望,今天所做的一切,会为后来之人奠定基础。成大功,不必在我。但强国富民,却必须从朕这里开始。也许二十年,三十年……迟早,他们会理解朕今天所做之事。&rdo;

柴荣声音不大,却如龙吟,句句震动众人肺腑。天际之上,此刻正云卷云舒,气象万千。

不管在当时有没有人理解柴荣的苦心,但他所做的事终将被后人铭记。近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评价柴荣是具有远大目光的帝王,他修建和经营城市的理念已经接近于数百年之后近代都市的设计理念。很多学者,甚至认为他改变了中国都市发展的格局。

而此时,受到最直接的影响也许是正默默站在柴荣身后的赵匡胤。不管赵匡胤此时有没有意识到,重商富民的理念已经深植于他的心底,将对未来三百年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 平定关西

新政仅仅一年,柴荣便把军刀挥向了后蜀的关西四州。这是柴荣登基以来后周王朝的第一次主动出击,可谓志在必得。但他没想到,这场战役竟然会打得如此艰难。

23 秋风万里芙蓉国

从凤翔往开封的官道上,不时有快马疾驰而过,掠起阵阵雀鸣。

在柴荣的强力推动下,中原正出现自唐亡以来难得的复兴景象。以开封为中心,后周王朝正在发散出巨大的吸引力,让各方人力、财物都慢慢向他聚集。形势正在悄然变化,而毗邻的各路军阀们却无人意识到这一点。可怕的惯性早已让他们丧失了对时局敏锐的嗅觉。高平之战后,遭受重创的北汉政权已陷入后周的战略包围,仅能勉强保全太原及周边州县,彻底退出了逐鹿中原的舞台。盘踞湖北荆州一带的荆南政权虽然雄踞南北要冲,但地狭兵弱,面对后周这个庞然大物,国主高保融选择了主动称臣。而更远的吴越、南汉,偏居一隅,但求自保。真正能与后周一争高下的只有南唐与后蜀。

但此时柴荣还不想动兵。即位以来,他几乎没有一日得闲,强军、治吏、治水、重商、扩城乃至广招人才,他在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布下了一颗颗种子。柴荣相信,成效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显现,到那时,这些新芽终将撑起后周这棵参天大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