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柴荣饶有兴致地看着风尘仆仆的赵匡胤。&ldo;刚才你说凤州、秦州可取。何以这样认为?&rdo;听完赵匡胤的报告,柴荣问。&ldo;臣敢下这样的判断,理由有三。&rdo;赵匡胤镇定自若,侃侃而谈。&ldo;其一,我观蜀军,首战获胜之后,骄横狂妄,轻敌自大;而我军虽败,但主力未失,士气仍在。此消彼长,战机自然会慢慢显现。&rdo;柴荣赞许地点了点头。
&ldo;其二,我军粮草转运固然困难,但蜀军更为艰难。敌军粮草辎重需翻越秦岭,长途跋涉,难以持久。是以,我军此时千万不可急躁,因为敌军会比我军更急。急则生变,蜀军一旦盲动,定然露出破绽。&rdo;柴荣微微一笑,颌首称是。
&ldo;其三,蜀军主力虽然号称精锐,但十年未经战阵,远不如我军将士经验丰富,更缺乏韧性。臣敢断言,如果发生恶战,先崩溃的一定是蜀军!&rdo;
柴荣听完,抚掌大笑:&ldo;听了爱卿一席话。朕心中无忧矣!即刻传诏给向训、王景,不用在乎一战之得失,也不用在乎耗时多少,不夺下关西四州,朕绝不收兵!&rdo;
整个关中平原,由东向西,运送粮草辎重的队伍连绵不绝。柴荣下定决心,全力支持关西战事。正如赵匡胤预料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军的补给愈发困难。进入九月,秋雨连绵,出川山道上,道路更加泥泞难行,蜀军的补给遇到了大麻烦。
李廷珪等人坐不住了,不断派出军队挑战,企图和后周军尽快决战。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向训、王景此时却不急不躁,安如泰山。不久,王景看准机会,突然出击,把前来挑衅的蜀军一举击溃,捕获将校三百余人。一战得手,后周军队又迅速退回营寨,严防死守,闭门不出。
现在轮到后蜀皇帝孟昶着急了。北汉、南唐两国看来都是不讲诚信的大忽悠,表面上好话说尽,承诺一定尽快出兵相助,结果到现在也没有动静。前方则不断传来粮草告急,士气低落的坏消息,似乎战局的主动权正在从自己手中滑走。孟昶再次派出钦差大臣,命武泰节度使伊审徵前往督战,严令军队主动进攻,尽快击溃后周军队。
眼见皇帝这次带来的不是金银、美酒,而是措辞严厉的进攻命令,李廷珪、高彦俦只好硬着头皮策划一次足以击败对手的攻势。经过一夜的紧急商议,李廷珪想出了一个分进合击的计策:派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率兵进占凤州以西的马岭关(今陕西凤县西),又遣一支奇兵出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进屯白涧(今陕西凤县东北白石铺);同时令部将王峦率五千精兵从唐仓镇(今陕西凤县东北唐藏镇)秘密出击,直扑黄花谷(今陕西凤县东北),抄袭后周军队的粮道。在李廷珪、高彦俦看来,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进攻计划。一旦王峦得手,周军粮道断绝,必然大乱。那时再分路合击之,必能将周军围歼于秦岭之下。
只可惜,他们的对手是经验丰富的王景。王景早已派出大批细作潜伏于各个隘口要道,蜀军的调动尽在眼中。听完部下的报告,王景对向训笑道:&ldo;没想到李廷珪的胃口这么大,竟然企图断我后路,包抄我全军。我正好将计就计,让敌军死无葬身之地。&rdo;&ldo;李廷珪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以孤军深入险地。他要来,我们也不必客气,就让他们出不了黄花谷!&rdo;向训狠狠一拳砸在地图上。
王峦率领的五千人昼夜兼程,很快进入了黄花谷。时值深秋,黄花谷中满山槲叶,一片金黄。远处山涧中,一道飞瀑凌空而落,犹如仙境。但王峦却无心欣赏这难得的美景。越往前行,他心里越犯嘀咕。为什么一路行来,这山谷中竟然听不见任何鸟叫虫鸣?
前方就是谷口,王峦催动全军,加速往前赶。这座山谷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让王峦心里越来越不安。蜀军士兵一路奔袭而来,早已疲惫不堪,此时也不得不拖着沉重的双腿朝前疾奔。
&ldo;嗖……&rdo;,一支响箭从山谷中飞射而起,发出尖利的嘶叫。后蜀士兵愕然抬起头,茫然不知所措。深谷的幽静被打破了,喊杀声冲天而起,震动山谷。而那漫山金黄的槲叶之后,无数利箭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惨叫声刹那间响彻山谷。王峦身中数箭,长刀落地,滚落马下。等他惊恐地站起身来,不计其数的后周士兵已从谷中涌出,潮水般地向他围杀过来。看着这漫山遍野而来的敌军,蜀军士兵犹如看见了天降神兵,瞬间土崩瓦解。
而在此时,数千周军已急速迂回至唐仓,三面设伏,彻底堵死了王峦的归路。周军大营内,战马嘶鸣,长枪林立。王景、向训身披精甲,威风凛凛。这个时候,黄花谷之战应该已经打响。一旦听到王峦军被歼的消息,他们就将倾巢而出,把蜀军的防线彻底撕裂。
赵匡胤说得没错。以治待乱,以静待哗。首先沉不住气的蜀军,终于露出了致命的破绽。
27 横扫关西
黄花谷山道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蜀军士兵的尸体。在周军伏兵凌厉的围攻下,蜀军已毫无还手之力。王峦浑身是血,挣扎着爬上战马,带着残余的人马拼死冲开一条血路,朝着唐仓方向溃逃。
王峦等人刚刚奔到唐仓城外,战鼓喧天,旌旗漫舞,早已埋伏在这里的后周军队四面杀出,再次把蜀军残部团团围住。身负重伤的王峦早已精疲力尽。他拄刀跪倒在地,看见自己的鲜血涓涓而出,染红了身边的那条小河。他忽然想起,当地人称这条河为&ldo;通天河&rdo;,河水蜿蜒向西直达秦岭之顶,有&ldo;通径西天&rdo;之意。传说当年唐僧取经,曾由此渡河西行。看来这一次,他和数千部下的性命都要顺着这条通天河,直达西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