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张海洋便全身心投入到,对整个特战营的特训工作中。
开启了几乎全天候,无休的高强度训练模式。
他所传授的,并非简单的战术技巧,而是融合了他所处年代最前沿,最系统的特种作战理念。
从敌后渗透的隐蔽逻辑,到遭遇突发战况的应变准则,从团队协作的精密配合,到单兵作战的极限突破。
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他反复推敲,与实战验证。
训练过程中,一个现实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战士因早年投身革命,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对于那些专业性极强的巡逻话术,与指令规范理解起来,颇为吃力。
常常出现记混,说错的情况。
就在张海洋,为此略感棘手之际,政治委员倪雅欣主动请缨。
这位素来以博学多识着称的巾帼英雄,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更擅长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她耐心地逐字逐句讲解,结合实战场景举例说明,很快便成了特战队员们,最信赖的“文化课老师”。
就这样,队伍形成了“半天专攻理论学习,半天聚焦特种作战实操”的科学训练节奏,学习与训练相辅相成,效率事半功倍。
这一切的紧张筹备,都源于一项不容懈怠的命令。
首长明确指示,这支特战营,必须在三个月内,形成成熟的战斗力。
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肩负着一项光荣使命。
为了确保训练顺利推进,张海洋第一时间,找到了旅长徐正国。
面对这项意义非凡的任务,徐正国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全力支持。
亲自协调各部门,调配最优训练场地,从模拟丛林作战的山地靶场,到适合城市巷战,演练的废弃村落。
再到保障后勤补给的物资仓库,每一处细节,都安排得细致周全,为特战营的高强度训练,扫清了所有外部障碍。
各项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更让张海洋欣慰的是,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是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老兵。
他们不仅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更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对于新的战术理念,他们一点就透,对于高难度的训练科目,他们从不叫苦叫累。
往往一个动作要领,示范完毕,稍作练习,便能精准掌握。
正是这种“一点就通、一练就精”的高效,让整个训练进程,比预期快了不少。
原本紧张的进度条,被不断往前拉,曾经让张海洋时刻紧绷的神经,也终于得以稍稍放松。
看着队员们,在训练场上日渐矫健的身影。
听着他们喊出的口号,愈发铿锵有力,张海洋心中清楚,这支承载着特殊使命的队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蜕变,距离那“三个月形成战斗力”的目标,正一步步坚实靠近。
很快,心思细腻的倪雅欣,看出了张海洋,在筹备特战营物资时的忙碌与不易。
便主动将这事,记在了心上。
她那位在商界,颇有实力的父亲,旗下产业恰好有服装生产,为主要方向。
从面料采购,到款式设计,再到批量制作。
整个产业链条,成熟完备,这无疑为特战营的装备筹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
自那以后,倪雅欣一有空,就往父亲跟前跑。
借着撒娇卖萌的小性子,软磨硬泡地,帮张海洋协调物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