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站在作战沙盘前,目光扫过那些,代表着部队的红蓝标识。
他深知,在现代战争的钢铁洪流中,大兵团作战,虽能形成强大的战略威慑。
但每一次大规模冲锋,都伴随着难以估量的伤亡。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指挥员,他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
如何在保证,作战效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战士们的牺牲?
特种作战的理念,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兵力堆砌,而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
特种作战以其“以小博大,精准破局”的独特优势,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
一支训练有素的狙击小队,能够深入敌后,执行常规部队,难以完成的高难度任务。
他们就像战场上的手术刀,精准地切断敌人的关键节点,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望着沙盘上标注的敌军指挥部,重机枪阵地和炮兵集群。
张海洋突然灵光乍现,如果能组建一支,专门的特种作战狙击小分队。
利用狙击手的精准射击,和特种作战的灵活机动。
在战场上实施,定点清除,必将极大削弱,敌军的作战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正面战场的压力,更能有效降低,部队的伤亡率。
想到这里,张海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深知,组建一支特种狙击小队,绝非易事。
从人员选拔,到训练体系,从武器装备,到战术配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
他回顾了大量,后世的战例资料,结合实战经验,详细分析了,不同战场环境下,特种狙击作战的特点和要求。
山地作战需要狙击手,具备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
城市作战,更强调隐蔽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经过两天两夜的废寝忘食,一份详尽的《八路军特种狙击小队组建计划书》终于完成。
这份计划书,不仅包含了人员编制,武器装备配置等,基础内容。
更深入探讨了,特种狙击作战的战术体系,和训练大纲。
张海洋特别强调,特种狙击手不仅要具备,百步穿杨的射击技术,更要掌握情报收集,敌后渗透,应急处置等多项技能。
他们需要像幽灵一样,在战场上穿梭,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反复审阅修改后,张海洋在第四天清晨,将计划书呈交给了旅长徐正国。
这份凝聚着心血的方案,不仅承载着,他对减少战士伤亡的殷切期望,更寄托着对未来,特种作战发展的深远思考。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这支即将诞生的特种狙击小队,或许将成为,改变战争规则的关键力量。
徐正国逐页翻完计划书,苍老的指节,无意识叩击着桌面,浑浊的眼底,泛起兴奋的微光。
这份将特种作战理念,与八路军现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案。
既有战术层面的细致推演,又蕴含着,战略层面的前瞻性思考,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张海洋这小子,脑袋瓜里藏着座兵工厂啊!”
他摩挲着计划书边缘,嘴角不自觉上扬,这支年轻的作战部队,果然藏龙卧虎。
作为从长征战火中,走来的指挥员,徐正国深知在敌我,装备悬殊的现实下。
任何战术创新,都可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契机。
但涉及部队编制调整,与资源倾斜,仅凭旅部权限,难以定夺。
他将计划书郑重锁进铁皮柜,抬眼望向张海洋。
“这方案分量不轻,得呈报师部审批。你先回去,三天后等答复。”
张海洋立正敬礼,转身时带起一阵带起的风,掀起桌面上的作战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