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作战连,他将煤油灯拧到最亮,摊开铺满弹孔的笔记本。
窗外传来此起彼伏的口令声,战士们正在进行夜间训练,而他的思绪,已飘向更辽阔的战场。
复杂地形中的多维度渗透,恶劣天气下的精准狙杀、敌后环境中的生存与作战。。。。。。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成败关键。
他拿起红蓝铅笔,在兵力部署图上,重新标注。
狙击小组应配备电台兵,保障即时通讯。
增设医疗兵,提高战场自救能力。
武器清单里,除了现有的中狙击步枪,或许可以申请改装,缴获的日式狙击枪。
训练科目中,还需加入敌后情报分析,与反侦察技巧。。。。。。。
随着笔尖沙沙作响,沙盘上的虚拟战场,逐渐清晰,那些可能出现的致命漏洞,正在被一一填补。
此刻的张海洋,比任何时候都清楚。
在千军万马的大兵团作战中,特种狙击小队,就像嵌入敌人心脏的匕首。
他们的每一次出击,都可能打乱敌军指挥体系,瘫痪火力节点,甚至改变整个战役的走向。
油灯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在布满弹孔的土墙上摇曳,仿佛已经预见了,未来战场上,这支神秘部队创造的传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徐正国将牛皮文件袋,郑重地摆在师长办公桌上,掌心的汗渍,在粗糙的纸袋表面,洇出深色痕迹。
他展开作战计划书时,泛黄的纸页间,还带着昨夜煤油灯的焦糊味。
“首长,这份特种狙击小队方案,是张海洋结合,这几年来的敌后作战经验,打磨出来的。
“说着,他又取出一摞,用麻绳捆扎的报表,油墨未干的数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您看这个。”徐正国用铅笔尖,点着战损统计表。
“去年秋季反扫荡,常规部队每拔除一处炮楼,平均伤亡十二人。”
而张海洋带领的特战小组,执行同类任务,伤亡率能压到二人以下。”
他翻动缴获清单,日军九二式重机枪,掷弹筒的型号,与收缴日期清晰在列。
“这些装备的逆向改装方案,也都是他琢磨出来的。”
师长摘下老花镜,指尖划过计划书里,关于特种作战服的设计图。
双层帆布夹棉结构,暗藏多个弹药暗袋,肘部与膝部,加缝耐磨牛皮。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改进,曾让战士们,在青纱帐潜伏时,减少了70%的暴露概率。
“这小子,总在针尖上做文章。”
师长嘴角勾起笑意,又突然正色道,“不过组建专业狙击部队,弹药配额,训练场地,人员选拔。。。。。。每一项都是难题。”
许正国挺直腰板:“这些张海洋都考虑到了。”
“他提议优先从神枪手连队,选拔骨干,利用山地地形,模拟敌后战场。”
“至于弹药,咱们可以用缴获的日式7。7mm子弹,改制适配枪械。。。。。。”
他越说越激动,指关节重重叩在地图上,标注的废弃矿洞群。
“把这些天然掩体,改造成狙击训练场,既隐蔽又能模拟,战场复杂环境!"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寂静,唯有墙上的马蹄钟,滴答作响。
师长将计划书,反复翻看,那些用红蓝铅笔,标注的战术细节。
那些基于实战数据的装备配比,都在无声诉说着,创作者的心血。
最终,他在文件末尾签下“呈请军部审议”六个字,墨痕力透纸背。”
“告诉张海洋,让他准备好,答辩材料。”
“军部要是问起来,得让他们知道,咱们八路军,也能玩出花来!”
喜欢杀旗之特种兵1938请大家收藏:()杀旗之特种兵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