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小厮有点不敢相信,“那得好几贯钱呢,重得很!”
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铜钱,将近两千文一天,五天就是小一万文,也就是接近十贯钱!那得多少铜板?用麻袋装都嫌沉!
“对,全部。”黄曼曼语气不容置疑,“越多越好,越散越好。跟你们掌柜的说,这是我的要求,如果实在不方便……”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就算了,下次再说。”
小厮心里咯噔一下。
这“算了”两个字,听着轻飘飘,但分量可不轻!
现在聚贤楼的年糕和臭豆腐卖得多火啊!独家供货!孙掌柜宝贝着呢!
要是黄姑娘这边因为结账方式不满意,稍微卡一下货……
小厮不敢想下去,连忙点头哈腰:“方便方便!黄姑娘放心,小的一定把话带到!保证给您换成铜板带来!”
“嗯。”黄曼曼满意地点点头,“去吧。”
马车装好货,吱呀呀地驶离了杨家村。
钱多多凑了过来,好奇地问:“曼曼,你要那么多铜板干嘛?沉甸甸的,数着也麻烦,换成银子多省事!”
黄曼曼看了她一眼,没直接回答,反而看向院子另一边。
那里,已经陆陆续续有村里的妇人、老太太,抱着、拎着大小不一的瓦罐坛子过来了。
“婶子来了?”
“哎,曼丫头,看看我这坛泡菜,自家地里种的包菜,脆着呢!”
“还有我这缸酸菜,老坛子腌的,味儿正!”
这些,都是冲着黄曼曼那“七十文一斤”的高价来的。
最初几天,是黄曼曼亲自负责称重、验货、付钱。
她带着杆小秤,挨个检查,闻闻味儿,看看色泽,偶尔还会用干净的筷子捞一根尝尝。
合格的,称重,记录,然后从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里,数出相应的铜板,当面交到对方手里。
“王家婶子,泡萝卜,三斤二两,二百二十四文,您数数。”
“李家奶奶,酸菜,五斤整,三百五十文,拿好了。”
哗啦啦的铜钱碰撞声,是此刻杨家村最动听的音乐。
拿到钱的妇人老太太们,脸上笑开了花,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把铜钱揣进怀里,仿佛揣着沉甸甸的希望。
这可比下地挣那几个辛苦钱,来得快多了!
一时间,家家户户都翻出了自家的泡菜坛子、酸菜缸。
黄曼曼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还有角落里越堆越多的坛坛罐罐,微微蹙了蹙眉。
收是好事,能补充货源,也能让村民得实惠,缓解之前那点不快。
但,太耗费精力了。
她每天光是称这些东西,就得花小半个时辰,还不算检查品质的时间。
她的时间,应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比如,研发新口味的糕点?或者,想想怎么把臭豆腐卖到更远的地方?
甚至,怎么把这些收购来的泡菜、酸菜,变成更值钱的商品?
这个收购点,需要一个固定负责的人。
一个信得过,又能镇得住场子的人。
黄曼曼的目光,缓缓移向了正屋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