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故事呀?”二牛相当捧场,其余几个孩子也仰着小脸蛋期待的看着她。
喜宝就自觉地清了清喉咙,开始说了起来:“话说绍兴年间,临安城米市桥头新开了一家"汴梁糕团铺",掌柜的是个南方逃难来的老吏。这日,吴中的茶商陈三郎进店便吆喝:"买一笼时件儿!"
“那时件儿在南方就是时令糕点的意思,掌柜的却闻言色变,哆嗦着端出荷叶包:"客官小声!这。。。这可是禁物!"
“那吴三也纳闷,好好地吃个点心配个茶,怎么的还成了禁物?于是上前去,揭开荷叶一看:里头竟是副卤煮牛杂!”
“嘶——”几个孩子倒吸一口凉气,牛确实不能吃啊,吃牛犯法,要是没有报备就吃牛,那这人就别想活了。
“一个说要的不是这个,一个说就是这个,公差闻声闯门,但见二人扭作一团。”
南客举着牛杂喊:"俺要滴是薄荷糕!他奶奶滴给俺弄的些啥?!我干恁个熊!"
北商揪着衣领骂:"你个南蛮要吃官司!莫要赖皮,不识好歹!"
喜宝模仿着南北商客说话的声调,把几个孩子逗得“咯咯”笑个不停,连稳重的三丫也不由抿了嘴角笑。
原来“时件儿”在南方是糕点的意思,在北方汴梁话却是“动物内脏”的意思。
围观人群中,临安府通判苏子敬捻须大笑:"当年东坡肉引黄州惠州之争,今日这时件倒是成就了《南北糕团录》!"
遂令铺前悬木牌双解:
【北客须知】时件:五臓庙供奉
【南客请辨】时件:四时景糕团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啦。”
见几个孩子笑得在田埂上滚作一团,喜宝见状再接再厉,“还有相似的,比如你们的馒头带馅儿吗?”
“馒头怎么会带馅儿呢?带馅儿的不是团子,不,包子么?”三丫实在忍不住,也加入了进来。
“我老家再往南一些,他们的馒头就是带馅儿的。”
“啊~”小萝卜丁们难以置信。
二牛已经学会了:“那不带馅儿的馒头也叫馒头么?”
“是的。”喜宝笑了起来。
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后,已经到了正午,二牛的肚子是最快叫的,他年纪小,饿的也快。
但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孩子都饿了,他们的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七岁,都是长身体的时候,早上只喝了点米汤,怎么能顶得住饥。
“你们不回去吃饭么?”喜宝问道。
“那你怎么办?”三丫反问道。
“我有你们给的甜根呀。”喜宝懒懒的晃了晃手里的一把甜根,“这就是我的午饭了。”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终三丫摇了摇头,站起来道了声“你等着”,便带着几个孩子走了。
二牛有点舍不得喜宝,跟在三丫身后一步三回头,磨磨蹭蹭的往后看,最后三丫嫌他太磨叽,就往后一步,捉住二牛的胳膊把他拖走了。
喜宝坐在田垄上,远远地看着几个孩子的背影,直到二牛被拖走看不见她也没有起身,只看着手里的甜根,拿了一根慢慢的放到嘴里。
盐碱地的甜根啊。。。。。
大槐村是有甜根的,只是与手中的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