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明朝皇史 > 第83章 洪武七年五月(第4页)

第83章 洪武七年五月(第4页)

【地点】:奉天殿

【杨靖(恭敬地说):“陛下,是月,河间府等多地蝗灾,已命捕之。另外,陛下躬祀太岁等诸神后,大雨降临。”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蝗灾关乎民生,务必全力捕杀蝗虫,减少灾害损失。祭祀诸神,乃我大明祈求风调雨顺之举。如今大雨降临,亦是上天庇佑我大明。”

【旁白:河间府位于今河北沧州一带,是北方的重要地区。蝗灾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朱元璋对蝗灾的重视,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祭祀诸神,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在当时也是一种安抚民心、祈求福祉的方式。】

【杨靖(领命道):“臣遵旨,会继续关注蝗灾情况,确保百姓生活不受太大影响。”】

第十六幕:詹同致仕,朝堂忆往昔

【时间】:朝堂上,气氛略显凝重。】

【地点】:奉天殿

【吏部尚书詹同出列,神色哀伤地奏报。】

詹同(语气沉痛):“陛下,翰林学士承旨詹同致仕。”

【朱元璋(微微叹息,神色感慨):“詹同一生,为朝廷尽心尽力。他字同文,徽之新安人,早年追随朕,在征伐、礼乐、刑政等诸多方面都贡献卓越。如今他致仕,朕心有不舍。”

【旁白:詹同,安徽新安人,在明朝的建立和展过程中挥了重要作用。他的致仕,让朝堂上众人回忆起他的过往功绩,也为他的离去感到惋惜。】

【詹同(领命道):“臣遵旨,会安排好詹同致仕的相关事宜。”】

第十七幕:朝会落幕,前路共瞻望

【时间】:随着詹同致仕一事的奏报结束,奉天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众人似乎都沉浸在对詹同过往贡献的回忆之中。】

【地点】:奉天殿

【朱元璋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沉默,目光再次威严地扫视着群臣。】

朱元璋(语重心长,声音沉稳而有力):“今日朝堂诸事,桩桩件件,皆关乎我大明的兴衰荣辱。从史策编纂到祭祀税赋,从军事行动到外交往来,从官员任免到民生疾苦,无一不是国之大事。众爱卿,你们肩负着辅佐朕治理天下的重任,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群臣纷纷跪地,齐声高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愿为大明的繁荣昌盛,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这时,户部尚书杨靖再次出列,脸上带着一丝犹豫,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

杨靖(恭敬而又略带担忧):“陛下,臣还有一事,虽为琐碎,但关乎百姓生计,不敢不报。近来民间有传言,部分地区的粮商趁灾哄抬物价,尤其是在受灾的真定、澧州等地,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朱元璋(愤怒地说):“这些粮商,竟如此胆大妄为!民以食为天,在百姓受灾之时,不思相助,反而哄抬物价,扰乱民生,实在可恶!杨靖,你即刻派人彻查此事,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杨靖(连忙领命):“臣遵旨,定当全力彻查,还百姓一个公道。”

【刑部尚书周祯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周祯(沉稳地说):“陛下,臣以为,可借此机会,整顿市场秩序,完善相关律法,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制定明确的惩处措施,以绝后患。”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一些。】

朱元璋(赞同地说):“周爱卿所言极是。律法乃国之根本,要让不法之徒知晓,触犯国法,必将受到严惩。此事就交由刑部与户部共同商议,尽快拿出可行之策。”

【周祯与杨靖齐声应道:“臣等领旨。”

【礼部尚书牛谅也出列奏道。】

牛谅(恭敬地说):“陛下,随着我大明与周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外交礼仪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例如,在接待外国使臣时,不同国家的礼仪细节有所不同,容易出现疏漏。臣建议,组织专人编写一部外交礼仪典章,以供礼部及相关官员学习参考。”

【朱元璋(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此建议甚好。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外交礼仪关乎国体。牛谅,你负责此事,务必将各国的外交礼仪详细记录,做到规范有序。”

【牛谅(领命道):“臣遵旨,定当尽快完成。”

【此时,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透过奉天殿的窗户,洒在大殿的地面上。朱元璋看着眼前的群臣,心中感慨万千。】

朱元璋(缓缓说道):“今日朝会,到此为止。众爱卿回去后,要认真思考今日所议之事,为我大明的展出谋划策。退朝吧。”

【群臣缓缓退出奉天殿,殿内渐渐安静下来。而在这洪武七年五月的朝堂上,君臣们共同探讨、决策的每一件事,都将对大明王朝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史策的编纂,还是民生的保障,无论是军事的防御,还是外交的往来,都如同一块块基石,奠定着大明王朝的根基。而他们,也将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继续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