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社稷多艰状,欲报君恩岁月长。”
卫辞诗写的中规中矩没有多出彩,因为王巡抚是让他当场作诗。
他若写的太过出色,倒显得是提前精心准备好的。
而且他已经是解元,没必要太出风头,以免招人恨。
可没想到文大人很给面,听了卫辞的诗当即笑着夸好:
“好!有志气!”
文大人都说好了,其他人自然不能挑毛病打文大人的脸。
卫辞连忙拱手:
“学生献丑了。”
文大人满脸笑容的看着卫辞,不知怎的突然问他:
“你可有师承?”
卫辞闻言心中一跳,但还是老实回答:
“学生并无师门。”
果不其然,听到卫辞的话文大人脸上的笑意更浓,他询问卫辞:
“我正想收一个学生,你可愿拜我为师?”
此言一出,底下学子的目光顿时都变了,一群人满眼羡慕嫉妒恨的看着卫辞。
这可是文源清文大人,且不说他自己就是正三品的刑部侍郎。
更重要的是文大人的老师乃是当朝次辅陈阁老。
若是卫辞拜了文大人为师,那就是陈阁老的直系徒孙。
有这么个师祖在,将来卫辞入朝为官,那前途还不如一帆风顺,要啥有啥。
在众目睽睽之下,卫辞自然不会故作清高的说什么不想才是。
他立刻双膝下跪:
“学生拜见老师。”
看卫辞拜师拜得这么干脆,文源清也十分高兴,他当即亲手把卫辞扶了起来。
满眼欢喜道:
“好,以后都不必多礼。”
眼看着文源清就这么认了个徒弟,王巡抚也立刻捧场,冲文源清举杯道:
“恭喜文大人喜得佳徒,这拜师宴就包我身上了。”
古人拜师是很隆重的事,尤其是亲传弟子,师父对弟子拥有很大的控制权。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亲对儿子享有的权利,师父几乎同等享有。
接下来在场的人也都很有眼色的恭喜文源清与卫辞。
其他的新科举人见状心气也都上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作诗写字。
期盼文大人也能看上自己,他们也能一跃踏上通天坦途。
但文源清显然并不打算收第二个徒弟。
文源清之所以将卫辞收入门下一是看到精通律法,将来可到刑部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