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大明锦衣卫分布图 > 大明锦衣卫788(第7页)

大明锦衣卫788(第7页)

"这不仅是炼银技术的革新,更是挽救无数矿工性命的良方!"宋应星高举染血的账本,声音响彻云霄,"而这些证据,足以让林耀祖等奸商和勾结外敌的叛徒受到应有的惩罚!"

最终,林耀祖等人被绳之以法,西班牙技师被驱逐出境。宋应星将改良后的炼银术、汞毒检测法等详细写入《天工开物》,还特意绘制了警示图谱,告诫后人莫要重蹈覆辙。

多年后,当人们翻开这本奇书,不仅能学到先进的冶炼技术,更能看到一个关于良知与正义的故事。而那座改良后的分馏釜,静静地伫立在分宜的小院中,釜鸣之声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警示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有些底线,永远不能触碰。

血色江涛

崇祯九年腊月,长江江面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中,浑浊的江水翻涌着暗黑色的浪涛。宋应星裹紧蓑衣,怀中的油布包被他死死按住,里面装着染血的账本、氰化钾药瓶和密约,每一样都是能让晋商联盟覆灭的铁证。商船破浪前行,船头悬挂的灯笼在雾霭中忽明忽暗,宛如随时会熄灭的希望。

"宋先生,前方有异动!"老吴突然抓住宋应星的胳膊,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他眯起眼睛,透过浓雾,隐约看见几艘黑帆大船呈包抄之势围拢过来,船头的骷髅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宋应星的心猛地一沉。这些海盗来得太过蹊跷,分明是有备而来。他握紧腰间的短剑,低声道:"是晋商的人,他们想杀人灭口!"话音未落,对面的海盗船上已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无数火箭破空而来,点燃了商船的船帆。

"快灭火!"船老大挥舞着船桨,奋力拍打着火焰。宋应星和老吴带着几名水手,用木桶泼水救火。然而火势太猛,浓烟滚滚,呛得人睁不开眼。海盗船越来越近,寒光闪闪的弯刀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千钧一发之际,江面突然传来一阵激昂的战鼓声。只见下游方向,十余艘小船如离弦之箭般冲来,船头高举着血月图腾的旗帜。矿工秘密会的独眼壮汉站在最前方的船头,手持一柄巨大的开山斧,厉声怒吼:"宋先生,我们来救你了!"

"是兄弟们!"老吴激动地大喊。宋应星心中一暖,眼眶微微发热。这些矿工兄弟,为了正义,不惜以命相搏。

海盗们见势不妙,分出几艘船迎战矿工船队。江面顿时陷入混战,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宋应星看准时机,带着人冲向海盗船,试图夺回被抢走的证据。

混战中,宋应星突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西班牙技师正站在主船上,胸前的镀金十字架在火光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他心中一凛,想起这十字架里暗藏的氰化钾,那是比刀剑更致命的凶器。

"小心那个十字架!"宋应星大声警告独眼壮汉。然而已经太迟,西班牙技师狞笑着按下十字架上的机关,一道寒光射向独眼壮汉。千钧一发之际,王老汉的儿子小王猛地扑了过来,替独眼壮汉挡下了这致命一击。

"小王!"独眼壮汉目眦欲裂,挥舞着开山斧冲向西班牙技师。两人在摇晃的甲板上激烈搏斗,溅起的江水混着鲜血,染红了江面。宋应星趁机爬上主船,在满地狼藉中寻找证据。

突然,一声巨响传来。原来是矿工们用自制的火油弹击中了海盗船的火药库,巨大的爆炸掀起滔天巨浪。西班牙技师在爆炸的冲击下站立不稳,踉跄着摔倒在地,胸前的十字架被甩出,暗藏的氰化钾药瓶摔碎在甲板上。

一股淡淡的苦杏仁味弥漫开来,靠近的海盗们顿时脸色发紫,痛苦地抽搐着倒在地上。宋应星屏住呼吸,捡起染血的账本,大声喊道:"证据还在,大家撤!"

此时的江面已经乱作一团,海盗船有的在燃烧,有的在沉没。矿工船队趁机掩护宋应星的商船突围。当他们终于驶出战场时,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

宋应星站在船头,望着渐渐散去的硝烟,心中百感交集。小王的牺牲让他悲痛不已,但他们保住了证据,也为无数受苦的矿工讨回公道带来了希望。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那些罪魁祸首受到应有的惩罚。

几日后,应天府衙门前。宋应星高举着染血的账本和破碎的氰化钾药瓶,向巡抚和百姓们揭露晋商联盟的罪行。当他讲述起长江上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时,台下的百姓们群情激愤,怒骂声震天。

最终,晋商联盟被一网打尽,西班牙技师被斩首示众。宋应星将这段经历和改良后的炼银技术详细写入《天工开物》,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用鲜血换来的正义。而长江上那场血色之战,也成为了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传奇,诉说着勇气、正义与永不屈服的精神。

天工证道

崇祯九年腊月,应天府公堂前聚集了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石狮上,却压不住人群中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朱漆大门缓缓推开时,宋应星怀抱三尺高的分馏釜模型跨过门槛,粗布棉袍下摆还沾着吕梁山脉的泥土。

"升堂——"惊堂木拍响的瞬间,宋应星将模型稳稳放在青砖地面。陶制的釜体分为三层,螺旋状的冷凝管如游龙盘绕,在冬日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抬眼望向阶上的巡抚,又扫过堂下跪着的林耀祖和西班牙技师,目光最终落在旁听席上戴着巫傩面具的矿工们身上——王老汉凹陷的眼窝里,闪烁着复仇的火光。

"大人,这是改良后的炼银分馏釜。"宋应星的声音响彻公堂,"铅在327c熔化流入中层,锡于232c分离至下层,银水最后经冷凝管流出,铅耗可降六成,更无一丝毒烟。"他拿起浸过蟾酥的桑皮纸,"此为汞毒试纸,遇毒即黑。"

林耀祖的翡翠扳指在膝盖上磕出脆响,强作镇定:"一派胡言!我林家银矿向来。。。。。。"

"是吗?"宋应星突然打断,从袖中取出银锭样本。这枚银锭表面流转着诡异的绯色光晕,正是晋商销往南洋的特制货品。当试纸覆盖其上的刹那,洁白的纸面如被墨汁浸染,瞬间变得漆黑。

公堂内响起震耳欲聋的哗然。百姓们挤破头向前张望,惊呼声、怒骂声混作一团。巡抚猛地起身,官服上的仙鹤补子微微颤动:"林耀祖,作何解释?"

西班牙技师突然暴起,藏在靴筒里的匕首寒光一闪,直取宋应星咽喉。千钧一发之际,王老汉甩出手中的巫傩面具。这张用桃木和兽皮制成的面具突然弹开机关,三根淬毒的银针破空而出,正中技师手腕。匕首当啷落地,技师惨叫着跪倒,胸前的镀金十字架在挣扎中裂开,露出暗藏的氰化钾药瓶。

"看!"宋应星抓起药瓶高举过头顶,"他们用胭脂虫胶掩盖氰化物的甜腥,让矿工在绯色雾霭中慢性中毒!"他展开染血的账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本月毒亡十七人,抚恤金二十两"的字样,"这些数字,都是人命!"

林耀祖的脸色由青转白,翡翠扳指"当啷"坠地。他突然冲向案几,妄图抢夺账本,却被衙役死死按住。挣扎间,藏在袖中的密约滑落——那是与东印度公司的契约,用朱砂写明"以毒雾炼银摧毁大明本土技艺"。

"勾连外敌,残害百姓,其心可诛!"巡抚怒不可遏,再次拍响惊堂木,"来人,将一干人犯押入大牢!"

公堂之外,矿工们高举血月图腾齐声高呼。宋应星望着人群中独眼壮汉缠着绷带的手臂,想起小王牺牲时染血的衣襟,眼眶不禁发热。他展开《天工开物》未刊稿,在"五金篇"空白处挥毫泼墨:"财者,民之膏血也。取之无道,虽富必亡。"

三日后,改良后的分馏釜在吕梁山脉正式启用。当第一缕不带绯色的白烟升上晴空时,矿工们自发点燃爆竹。王老汉将儿子的血衣埋在新栽的槐树下,转身投入到修建矿工学堂的队伍中。而应天府的布告栏前,永远围着识字与不识字的百姓,他们指着《天工开物》的摘要议论纷纷,宋应星的名字,与正义和良知紧紧连在了一起。

多年后,《天工开物》再版发行,书中夹着半片褪色的胭脂虫标本,旁边批注着"绯雾往事"。每当孩童翻开此书,教书先生总会指着泛黄的纸页,讲述那个关于勇气、智慧与正义的故事——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总有人愿以血肉之躯,守护天工开物的真谛。

天工正道

崇祯九年腊月,应天府巡抚衙门内气氛凝重如铅。寒风拍打着雕花窗棂,将窗外百姓的议论声断断续续送入公堂。宋应星身着洗得发白的棉袍,怀中紧抱着一摞厚厚的《天工开物》未刊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公堂之上,林耀祖斜睨着宋应星,翡翠扳指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嘴角挂着轻蔑的笑。西班牙技师双手抱胸,胸前的镀金十字架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晃,眼神中满是挑衅。而堂下跪着的矿工们,衣衫褴褛,许多人还带着未愈的伤痕,王老汉的儿子小王的空位格外刺眼。

"升堂!"随着惊堂木重重落下,巡抚端坐高堂,目光扫过众人,"宋应星,你状告晋商联盟勾结外敌、毒害百姓,可有证据?"

宋应星深吸一口气,展开手中的分馏釜图纸:"大人,这是改良后的炼银分馏釜设计图。铅在327c熔化流入中层,锡于232c分离至下层,银水最后经冷凝管流出,不仅能让铅耗降低六成,更重要的是,可彻底杜绝毒烟产生。"他拿起一张浸过蟾酥的桑皮纸,"此为汞毒试纸,遇毒即黑。"

林耀祖嗤笑一声:"空口无凭,不过是些雕虫小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